中国来信(三)

来源: 2018年04月11日 作者:​Maureen Hynes(韩琳) 编译 杨磊

编者按:

一次,译者在某北美图书室偶然发现《中国来信》一书,作者Maureen Hynes(韩琳)女士系加拿大人,于1980年春由加拿大外事部门选派到川大任教。该书汇编了她在川大期间给她的亲朋好友的书信及部分日记,讲述了她的日常生活,写下了难以追览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当时川大校园、外教与学校系领导和师生的往来,以及学校后勤对他们的服务。这些书信日记虽然不能收录在川大校史里,但可以编撰登出,以飨读者。

1980年5月3日周六晚

亲爱的彭妮:

久不与你通信,甚念。这天我尤其难受,不知是否倒回了时差?如伊恩所说,一天又一天,在旋风般地滚动。

今天,我们会晤了系领导,他们的意图明确,就是不让我们闲着。我们的日程安排如下所示:

1.教学:八点到十一点半(周一至周五)

2.讲座:给全系一次讲座,每次两小时;时间:每隔一周的星期一下午

3.辅导:由培训学员参加的专题会,每周两个下午(周二和周四)

4.开会:每周周三下午召开会议,参加人员为系所有的教师,由我们介绍最新的教学法相关信息

5.负责人会议:每隔一周会晤系领导们

6.电影:每周或每隔一周看一次电影,并开展讨论;此事待议

7.校外参观考察:时间定于周六或周日下午,有时候可与全班同行

同时,我们要完成整整20周不间断的课程,一刻也不能提早离开,即使到了9月12日也是如此。晚上,我们在校园闲逛。我们驻足看着在“文革”期间受到批判的刘少奇图片报道,当即吸引了一大群人。我们也遇到了在外事处工作的一位女士,她带我们参观了游泳池。江是伊恩的翻译,他顺便拜访并告诉我们说,“天然气站” 送气时间:早晨六点到八点;下午十一点半到一点;夜晚六点到九点。江这人好像很好,喜欢与我们聊天说话,一道度过轻松的夜晚。虽然他被派给伊恩当翻译,但他还是四川大学的老师,也是我班里的学生。昨天游泳池因季节而开放了,但却没人告知我们。江解释说,中国人担心我们会溺水,或弄伤自己。

身边有人陪同,是一件幸运之事,因为我们确实与其他人都隔开了。轿车风驰电掣般地带我们进城,车窗上挂着帘布;一如往日,我们在友谊商店购物,然后到工艺品商店,在那里买了一些非常漂亮的蜡染花布。“冲动性购物。”李女士说,她是我的翻译,也是我们的一名学生。另一位同志非常好,他准备给我们上汉语课。本周内我们就要有自行车了!不过,有关骑自行车危险的话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们。在这座城市,自行车熙来攘往,但我们确实需要呀。

我该谈谈我们的学生了。他们真的不错,很热情,懂得感恩,令人羡慕,但就是要求太高!他们想学语言学、音韵学,学习如何用英语写诗歌,学习朗诵诗歌,更不用提教学法了!他们还想学习文学经典作品、长片电影、阅读、写作、口语、听力;天啊,还有“自由交谈。”可以想象,他们使用英语格外谨慎。他们对我们说“别客气”,可在一天之内就使用短语“not to stand on ceremony(别客气)”多达十次。最终,我们设法用更为合适的短语开导他们,可他们还是就此反复使用,真没办法。

(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