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亮夫在成都高师

来源: 2018年06月27日 作者:档案馆(校史办)刘乔

姜亮夫 (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1921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川大前身)国文部。

■ 初识印象

中学时期的姜亮夫国文极好,1921年以官费生身份考进了成都高师。第一次到四川的姜亮夫,在沿途见到了押韵对唱的乞丐、农闲读诗学《论语》的农夫、爱用唐诗对答的轿夫等等,很感叹四川之地文风、艺术之风以及刻书之风的兴盛,对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之中的成都高师也很是期盼。

成都高师是设在明代蜀王的皇宫内,城墙厚丈余,进入大城门,左右两边都有房子,穿过高楼经过大殿,到达堂殿;堂殿后面是学校办公的地方,左边是校长办公室以及教室;寝室是在自习室和图书馆中间,新生十至十二个人一间,高年级是四人一间,“学校很简陋,没有两层楼以上的房子,都是平房,教室也是平房,而且教室上的窗子百分之九十九是没有玻璃的,看上去十分破落,规模很大,到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空地。”这些陈旧的校舍让参观过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的姜亮夫很是失望,觉得成都高师不如东陆大学、北京高师、南京高师、武昌高师。高两个年级的云南同乡学生却告诉他:“房子虽旧,老师却非常认真,非常好。”姜亮夫将信将疑,不过,在随后的学习中,很快就消除了失望的心情。

■ 名师大家

四川有五老七贤,其中“七贤”中有三四个是在成都高师教书。

姜亮夫进入成都高师的第一堂课是“七贤”中的林山腴讲授的。林先生吩咐每人都要买一本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和一部尊经阁刻本的《四史》,而且很明确的告诉学生“先生教书只是指路,至于读得好不好是学生的事”,这些内容,让姜亮夫觉得很新鲜。等把《书目答问》买来后,林山腴便让学生们在书目单上打圈,三个圈是必读篇,两个圈是浏览阅读,一个圈是偶然间去翻翻,没有圈的可以不读。这种阅读方式对姜亮夫帮助极大,他养成了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本《书目答问》姜亮夫一直珍藏着。

林山腴讲课是以《汉书》为基础,授课时他把《史》《汉》并列比较讲,指出它们的不同,这些言传身教使得姜亮夫明确了读书一定要许多书相互参照,也影响他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博览群书,集众家之所长。林先生不让学生看史评书籍,“读诗先不看诗话,读词先不看词话,实质上就是说,不看杂书,而是先把原书通读。”读原书,读原著,读经典,这些道理,姜亮夫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在高师学习一段时间后,姜亮夫开始做诗,他还对林山腴的《清寂堂诗集》写短文评论。林先生十分赞赏,称“其志可嘉”,还对姜亮夫在校刊上发表的长诗《到成都报家书》作了点评。林先生指出姜亮夫“诗读得太少!”建议他读姚鼐《今体诗钞》,咏王湘绮《唐诗选》《八代诗选》。直到毕业姜亮夫已做了三四百首诗了,当他把诗给林先生看,恩师只留下了近十首诗和二三十句好句子,并告诉姜亮夫他的功夫是白费的,他不是做诗的人。姜亮夫后来去清华园学习,王国维也是同样的结论。姜亮夫烧掉这些诗,放弃了做诗人的念头,这是他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第一变的开始。

教《国学概论》和《经学史》的龚向农先生的教法是另一种风格。龚先生认为外面流传的《经学史》都有问题,因此他自己编讲义。龚先生教导姜亮夫“讲书应该将著书的时代背景弄清楚。要是不懂这一点,就会把人家的东西当作矛盾。”当一个人思想不同意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时代,要懂得这个数是为什么而做的。龚先生的这些观点对姜亮夫的印象深刻,而这些读书的指导思想,读书方法都对他以后为人、以后读书做学问影响很大。

陈希夷先生在哲学上的高见是姜亮夫一辈子难忘的。陈先生让姜亮夫打好基础,先把普通逻辑、形式逻辑学好,后来还指导姜亮夫“不要专搞中国哲学,中国哲学要搞,但要作为基础来学,学好后,把西洋哲学拿来对照,看看有什么不同。如没有中国哲学的根底,是无法学懂西洋哲学的。”他还让姜亮夫三十岁以前读点唯物主义的书,三十岁以后要读点佛学,这些话对姜亮夫影响很大,也开启了他佛学书的阅读。

还有萧先生讲的《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总汇;祝先生讲的《中国通史》都是成篇地背。教体育的陆培仙先生因材施教,针对性的要求学生锻炼身体,本来体质不好的姜亮夫在高师四年,除了刚入学不适应生过病外,之后从未生过病。这些先生都让姜亮夫佩服之极,他对最初的学校印象彻底改观,他说:“虽然这个学校外边是破破烂烂的,可是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扎扎实实的。”

■ 德劭校长

姜亮夫到成都高师,便参加了入学复试。老家昭通一共三人参加,一人不合格。当时的校长是吴玉章,得知姜亮夫三人从云南来,在路上走了一个月,十分的辛苦,便同意那位没有合格的同学做旁听生,一学期及格就转正。对于体恤学生、关爱学生的校长,姜亮夫等人都十分的感激。后来有件事,更是让姜亮夫感受到了吴校长对学生的疼爱。姜亮夫得了肺病,那时候是没有治疗肺病的特效药,吴校长安排他在桂湖杨升庵祠堂休养,还派了一个工友陪伴,只要是课堂发的讲义,工友都会带来给姜亮夫,生病中的姜亮夫的功课也没有落下。休息了三个月,病好后的姜亮夫担心学年成绩如果不及格,公费就要取消。这个时候,吴校长开导姜亮夫,让他抓重点,有些功课可以暂时放松,休息锻炼是最重要的,还送给姜亮夫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姜亮夫十分的开心,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吴校长对学生的细致关怀,也促使姜亮夫更加努力学问、全面发展。

吴玉章在教学上也是十分的用心,他是讲《经济学》的,备课很认真也很实在,姜亮夫清楚记得吴玉章课堂上讲到:“你们将来一定要同经济、政治碰头的,不学经济,不知中国将来前途怎样走。”这点对姜亮夫启发很大,后来他也会系统看一些经济书籍。

姜亮夫毕业的时候,成都高师的校长是张澜先生。在校四年,有三年都是在枪炮声中度过的的姜亮夫,对于四川军阀的打仗行为十分厌恶,他在毕业典礼致答辞中,面对出席典礼的军阀杨森,义愤填膺地说道:“今天这里的一切人要明白,这块地方属中央,不属四川省,成都高师要像个国立大学,不要被地方骚扰!”。这两句话是针对杨森的,话一出口,台下掌声不绝,师生情绪都很振奋,可是杨森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张澜校长一看,知道情况不妙,对姜亮夫说道:“你惹下大祸了,赶快躲一躲”。张校长立刻和林山腴先生商量,匆匆写了一封信叫姜亮夫去了华西大学。果真姜亮夫离开高师不久,杨森便派人去高师抓他,幸运的是,姜亮夫已经到了华西大学,随后混在回国的传教士一行人中到达了安全地带。

成都高师的学习经历,给姜亮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影响巨大,他在回忆成都高师中明确谈到“成都高师教出来的学生遍布四川各中等学校。好的学风也带给各中等学校,所以四川学生成绩是不坏的,成都高师功不可没……假如我有点成就,就是这些学校对我教育的结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