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生社会实践的改革探索

来源: 2019年01月02日 作者:冉昌光 王建军 徐开来 罗中枢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四川大学哲学系根据当时国家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从1987年到1992年连续六年组织学生到基层“代职实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群众和领导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学生代职实习”教学改革方案的提出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大潮蓬勃兴起的年代。经济体制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日新月异,对高等学校的文科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川大学哲学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了以“学生代职实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探索。从1983年起我们持续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我们首先修改了教学计划,增设了应用性学科的课程。同时将社会调查列为必修课程,把社会调查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调整为一学期。并将社会调查的具体形式确定为让学生到基层去进行“代职实习”的社会实践。所谓代职实习,就是把学生分派到基层单位,顶岗实习,当干部使用,代理一部分实际工作,进行实际锻炼。回校以后再有针对性地选修一些应用性课程,以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

二、“学生代职实习”的基本作法

概括起来,我系的代职实习的基本作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学生代职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本科第六学期。实习前期准备一是在课程安排上要尽可能把哲学专业的主要必修课在实习前安排完,同时根据实习的需要安排一些应用性的选修课;二是做好实习选点,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实习管理条例,落实实习单位,选定指导教师,向单位和指导教师讲清实习目的要求和基本作法,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等。第二,加强实习管理。为了加强管理,我们制定了“双导师制度”。一是系里派出专职教师做为校内实习导师,带领学生到基层,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和专业问题辅导;二是请实习单位给每位同学选派一名兼职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和工作指导。第三,搞好实习总结。实习总结包括在当地的总结和回校后的总结。在当地总结,既有学生个人的总结,也有学生向当地党政领导的汇报总结。回校后的总结主要是由系里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总结、调查报告评定成绩,进行全面评比,选出优秀者进行总结表彰,并记入学籍档案。

三、“学生代职实习”的主要收获

通过代职实习的锻炼,同学们在思想上和能力上都获得了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思想感情的转变;代职实习中,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深深影响了学生,改变了他们对党和对干部的认识;加深了对自我和自我价值的认识;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改变了社会对大学生的看法。

四、“代职实习”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四川大学哲学系学生代职实习的教学改革经验,引起了国家教委的高度重视。当时的国家教委社科司王茂根司长和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何东昌同志,先后来四川大学听取了哲学系当时的系主任冉昌光教授的专题汇报。为总结推广这一教改经验,1991年国家教委在四川大学召开了全国文科改革座谈会,冉昌光教授代表四川大学介绍了哲学系学生代职实习的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扬。后来这一教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新的历史时期,“知行统一”、“学用结合”依然是高等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不二法门。这同我们当年组织学生到基层单位代职实习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当然,在现实条件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该真正做到让学生到基层去磨砺,到实践中去锻炼。基层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沃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够造就英才。

(因版面有限,文章有删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