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部教材的变化看40年的飞跃

来源: 2019年01月02日 作者:张洪渊

我是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的,这门课程是生物系(现生命科学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也是生物类各方向研究生招生必考的的课程。在改革开放前(70年代中期)我接受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时,没有任何现存的教材,幸好我从图书馆找到了一本从英国进口的原版《生物化学》教材,但我从中学到大学都是学的俄语,从未学过英语。没办法,为了教学,那时我是边学英语(从26个字母开始),边翻译,边写讲稿,边讲课,就这样我教了75级和76级学生。那时的学生手头没有教材,只得下课后抄我的讲稿和我整理的手抄资料。

70年代末到80年代,在我讲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本初级教材油印讲义。改革开放后,不仅国内开始有了新的教材,也从国外引进了越来越多的优秀教材。我吸取了更多的营养,结合我们四川大学基础教学的实践,在80年代末我编写出版了我校第一部《生物化学》教材。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和学校也更重视和鼓励编写教材,明确指出,“教材建设应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内容、丰富形式,编写出精品教材。”在第一版基础上,我吸取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精华,结合本人多年教学中的收获和校内外师生的反映,依次编写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为推进教材的进一步国际化,便于学生的双语教学和与国外进行交流,第三版每章后编写了英文摘要。同时,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传授知识和方法为手段,描准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对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和更新,因此颇得校内外师生的青睐。第三版已为40多所高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采用,师生反映良好。

我在第四版的编写中以改革创新为基本点,融合了本学科的最新前沿成果和动态,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接受的程度和方式,加进了比如基因工程、基因编辑、DNA测序、生物结构组学、功能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DNA储存及调控大数据等最新的研究动态、方法及成果。《生物化学》第四版2017年1月出版后,很快得到一些师生的点赞。

从这些教材的编写过程,先后30余年的变化,我深切体会到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和影响。改革开发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40年使全中国人民稳步迈入小康,再过40年(尽管我们已到另一世界),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继唐、汉之后第三次迈入世界民族之巅,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不朽的巨大贡献!

(因版面有限,文章有删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