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歌 热血如花——华西红色文化谈

来源: 2019年06月05日 作者: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 党跃武

自诞生之日起,四川大学历来是“最高文化之根芽”“进步势力的大本营”“传播革命种子的园地”,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在风云激荡的华西坝上,无数革命师生唱响高亢激越的青春之歌,坚持“与人民同甘苦,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同进步”,凝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进步,追求真理”的华西红色文化,成为四川大学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四川大学“两个伟大”的新征程上,不断创造出更新、更大的成绩。

一、华西红色文化简史

从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华西协合大学的革命师生虽然身处教会大学,但同样战斗在革命运动的第一线,铸就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深厚的革命文化。

巴蜀播火势燎原

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等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华西协合大学的革命师生利用讲堂和报刊探求真理,在社会变革洪流中为国求索,使学校成为四川乃至西南新思想和新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之一。在20世纪初期,四川大学校友王右木等组织的四川马克思读书会等进步组织和四川地区最早的共产主义党团组织中,活跃着一大批华西坝革命师生。1923年,华西协合大学最早的共青团组织成立,成为王右木指导、童庸生领导的四川地区最早的共青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一个支部。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华西协合大学学生李宝鲁(后毕业于国立成都大学)等组织“退学团”。1926年9月5日,四川“万县惨案”发生。华西协合大学校方威胁开除参加示威游行的学生。华西协合大学及其附属学校学生约500余人退学,转入其他学校学习,最后以学生胜利而结束。1932年,华西协合大学共青团组织在停止活动后恢复成立。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收回一切外国人在华教育权的斗争。由于师生爱国运动的推动和中外进步人士的作用,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华西协合大学1933年9月23日批准立案,更名为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中国人开始主持校政,张凌高担任学校首任华人校长。

在南昌起义中,曾经就读湘雅医学院的陈文贵正担任叶挺将军统率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四师卫生队队长。在惨烈的会昌一战中,他率领卫生队日夜抢救重伤员。随着师部特务连突击的陈文贵不幸被俘,但是他后来成功地逃了出来。1928年,他进入华西协合大学,最后成为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四川医学院教授、副院长等职。

投笔报国志高远

在抗日救亡、民族图存的关键时刻,立足民族复兴最重要根据地的四川,华西协合大学弦歌不辍,革命师生共赴国难。华西坝成为中国大学抗日救亡的重要舆论中心和抗战大后方教育文化中心之一。著名社会活动家、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和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罗元铮等曾就读于华西协合大学。

抗战时期,华西协合大学与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和燕京大学等部分内迁大学联合办学,史称“华西坝五大学”。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抗日救亡为己任,更加强调战时服务,更加注重民生和实用性,如与联合改进制糖方法的研究,培训纺织女工,开展农业环境研究,进行寄生虫与健康的研究等。

1938年4月,“五大学”建立中共党支部,后发展为三个党支部,即华西协合大学、齐鲁大学党支部,中央大学党支部,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党支部。1939年中共五大学总支委员会成立,直接领导华西协合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女生(包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齐鲁大学三校女生)四个支部。中共五大学党总支是领导四川和成都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中坚力量之一。包括华西坝在内的成都各大学校的革命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延安和中原解放区等地。华西坝爱国师生积极组织参加“抗敌后援会”“战时服务团”,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都队”“成都学生抗敌宣传团”(四川大学为第一团和第二团,华西协合大学等“五大学”为第三团,光华大学为第四团)等进步组织的主要领导者和参与者。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翁心植等320多名华西协合大学师生主动报名参军,奔赴抗战第一线。1938年6月,世界学联代表与成都大中专学生在华西坝共商建立反法西斯学生联盟。华西坝革命师生在组织读书会、时事座谈会的同时,开辟专门的“救亡图书室”,存放《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论持久战》等图书和《新华日报》《群众》等杂志,供大家学习。

风雨如磐映红日

在解放战争时期,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华西坝师生积极投身于人民解放和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奉献他们的青春和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华西协合大学支部恢复。在党的领导下,全校进步师生和全国人民一起,再一次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1944年l0月15日,华西协合大学与在蓉各校师生在城北文殊院成立成都民主青年协会(简称“民协”),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团结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斗争。在华西坝上,涌现了一批具有进步性质的学生社团。在华西协合大学外籍教师中,文幼章、费尔朴、云从龙、徐维理等外籍教授同情和支持进步学生的正义活动,他们或作进步团契的顾问,或为进步同学提供活动场地,被称为“红色教授”。为迎接解放,全校以“民协”和进步社团成员为骨干,按年级、宿舍编成护校小分队轮流值班。1949年12月27日,学校师生迎来了成都的解放,成立了“华西协合大学改革委员会”。1950年1月12日,军管代表组进驻学校,华西大学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为建设新中国,一大批华西学子从海外归来,杨振华等回国后即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在征粮剿匪中,在抗美援朝中,同样活跃着许多华西学子的身影。

二、华西革命烈士名录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华西坝青年学子不断成长。以杨达等为代表的华西革命烈士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地奉献了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年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南昌起义时朱德的秘书杨达烈士

杨达(1902-1928),四川彭县人。1923年,他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科预科班,接触了新文化和新思想。1924年,他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科班后转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曾出席全国学联第七届代表大会。1926年底,杨达被派到朱德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官教导团任参谋长兼秘书、党支部书记。1927年,朱德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时,他继续兼任秘书,处理日常事务。4月10日,杨达代理公安局长职务。在南昌起义前夕,杨达奉命前往丰城,任杨池生师的政治部宣传科长,以争取杨部。8月3日,起义军决定按计划撤出南下时,杨达被安排继续留在丰城,负责情报收集和人员联络。1928年2月,他在赣江轮船上被敌人逮捕。面对多方利诱和严刑逼供,他坚贞不屈,始终未暴露身份与党的机密。后被曾一同共事的蓝仲和指证,他就义于南昌。

果敢英勇的游击队大队长余宏文烈士

余宏文(1904-1934),四川宜宾人。曾先后在荣县中学、叙属中学、资属中学和华西协合大学读书。1923年入华西协合大学,他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1924年,他没有毕业就回到了家乡,以教员的职业作掩护,领导农民运动。1928年,余宏文等着手组织川南红军,计划未能实现。他不幸被叛徒出卖,遭到敌人逮捕。直到1929年冬天,他才被营救出来。1930年夏天,余宏文打入军阀刘湘在重庆设立的21军特别委员会,完成传递情报、打击叛徒、保护组织的光荣任务。1933年7月,余宏文任邛大(邛崃和大邑)工农红军游击队大队长和区委书记,成为优秀的游击队领导人。1934年,余宏文被叛徒出卖,关进邛崃县公署监狱。余宏文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革命立场,不为威武所屈。敌人不敢公开杀害他,强迫他服毒而死。到临死的那天上午,他在监狱院坝内高声宣传共产主义,然后将敌人给他的毒药一饮而尽,为党和人民壮烈牺牲。

英勇救护伤员的黄孝逴烈士

黄孝逴(1916-1939),四川永川人。黄孝逴出生在上海,1937年秋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制药系。她参加“华西学生救亡剧团”,与救亡剧团的同学们一起利用春假去新繁等地宣传演出。1937年冬,她和同学们一起为战士制作冬装,一针一线倾注满腔的爱国激情。1939年初,她参加了义卖献金小组。1939年6月11日傍晚,27架日本轰炸机群突然飞临成都上空,炸弹正好投在春熙路、丁字街和华西协合大学校园一带。黄孝逴与周芷芳、崔之华等立即奔向救护队指定的集合地点,投入救护。在赶到距校门不远处时,一颗炸弹呼啸袭来,黄孝逴当场牺牲,年仅23岁。当时的教育部通令嘉奖:“该生奋勇捐躯,殊堪许嘉,自应特予褒扬。”在学校女大院的中央,专门建有一座花台纪念碑。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四川省教育厅长向楚有《已卯六月寇机袭成都黄孝逴女士参加国际救护队殉难周年纪念碑成徵题》诗:“一往当仁与难逢,明褒烈烈见碑丰。自从血染黄泥地,十字花行草亦红。”

因公殉职的制药厂厂长饶世俊烈士

饶世俊(1910-1946),四川荣县人。又名饶孟文,制药系学生。1935年离校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8年2月在成都组建抗日团体群力社。1938年3月至1939年,历任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长、自贡市委书记、阆中中心县委书记、三台中心县委书记等职。1941年在延安担任临卫制药厂厂长,生产小苏打、阿斯匹林等药品,为边区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1946年12月22日,他在检查安排工作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十二桥烈士”中唯一的女性毛英才烈士

毛英才(1925-1949),四川夹江人。1940年,考入成都华美女中高中部,在进步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参加了文艺书籍读书会。1944年,毛英才考入乐山国立蚕丝技专。次年秋,她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哲史系历史专业。在室友、共产党员徐玉良的影响下,1946年参加了以党员和“民协”成员为骨干的“协辉团契”。1947年,她在进步同学的支持下,被选为女生院学生自治会干部。她坚决反对包办婚姻,要求解除父母给她订的婚约。她参加了由“民协”发起的“哲史团契”。1949年6月,她不小心将装有《中国土地法大纲》等进步书刊的书夹掉在小天竺街“章身”裁缝店,返回寻找中被逮捕。在狱中,她在老党员杨伯恺等同志的教育下不断成长,没有出卖一个革命同志,没有向敌人退让一步。敌人利用父女之情也无法动摇她的革命意志。1949年12月7日夜,毛英才在成都西门外十二桥被秘密屠杀,是十二桥烈士中唯一的一名女性。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罗玉君校友曾经诗挽毛英才烈士:“花雨何如血雨红,梦醒华西夜半钟。我进课堂英才去,桥畔谁与品芙蓉。”

征粮剿匪第一线的王开疆烈士

王开疆(1925-1950),四川广安人。1946年,王开疆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先修班。一年后,他进入进步思想浓厚的朝阳学院经济系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王开疆转学回到华西协合大学,积极参加“民协”领导的“牛津团契”。1949年底,王开疆参加了征粮工作队,分配到土匪最集中、斗争形势极其严峻的大邑、邛崃交界的韩场工作。1950年2月4日,川西暴发大规模的匪特暴乱,他被土匪包围,在敌人所纵烈火中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詹振声烈士

詹振声(1929-1952),重庆人。1947年,他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在课余和节假日,他受聘在“学生公社”工作。“学生公社”虽然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YMCA)和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联合设立为学生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民协”一直将它作为团结教育青年的阵地,开办有阅览室,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他深受许多进步同学和书刊的影响。1950年,詹振声和四川大学、华西大学、光华大学三校的23名同学,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担任翻译。詹振声身体较弱,但他不临阵退缩。1952年,在换防时,他争先上前线。1952年12月,担任敌工科正排级英语翻译的詹振声主动要求和战友率第七对敌广播宣传站到前沿对美军开展政治攻势,不幸被炸而英勇牺牲。1985年华西医科大学建校75周年之时,他的大学同班同学发起设立“詹振声烈士爱国爱校奖学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