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长风破浪趁年华

来源: 2019年07月09日 作者:水利水电学院2019届博士研究生 刘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水利水电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燚,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研究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毕业生向悉心培养我们的母校,向谆谆教导我们的老师,向默默关心我们的亲友致以最深切的感谢和最真挚的祝福!

时光如指尖流沙轻逝,须臾间八载求学生涯悄然而过。犹记明远湖畔的朗朗书声,犹记望江课堂的字字珠玑,犹记图书馆内的篇篇锦绣……一切都还在眼前,却即将成为回忆。在这将要离开的时刻,才发现川大早已成为我们共同的人生坐标,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早已成为我们刻骨铭心的精神印记。

感谢川大,这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2011年9月,和大家一样,带着川大“土豪金”通知书,我满怀期待来到这里。学校提供的众多平台和尝试机会使我迅速找到了自己擅长并深爱的目标和方向。本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使我对“科研”有了初步认识,确定了自己读研的目标;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计划让我能尽早进入科研状态,坚定学术理想;国际学术交流基金让我有机会通过高水平国际会议,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水利水电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科研平台,让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周围众多学识渊博的师长在我成长道路上指点迷津、引领方向。八年的大学时光短暂而充实,我们大家都在懵懵懂懂中成长着,我感触最深的是:川大,教会了我从“心”出发,树立理想,然后以梦为马,风雨兼程。

难忘川大,这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地方!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都历经过坎坷,我有过英文文献看不懂的迷茫,有过在工程现场危险区域安装仪器的艰辛,有过反复实验仍不成功的沮丧……

经历了这些我才明白,科学研究光靠个人和热爱是远远不够的。一路走来,特别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尤其是我的导师戴峰教授,从他言传身教中我感悟到一名学者的治学态度与综合素养,感悟到川大学子应有的对学术初心的坚守和砥砺前行的勇气;还要感谢我们那个团结奋进的科研团队,同学们才华横溢又勤奋耐劳,立志将青春画卷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得益于此,研究生期间,我发表了SCI论文23篇,建立了国际上首个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水电工程,并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川大,让我们明白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们的每一份收获都是学校精心培养及团队精诚协作的结果,那些“无奋斗,不青春”的岁月,请让我们共同铭记!

情系川大,这是我们一生依恋的地方。“川大”,对于外人来讲或许只是四川大学的简称,但对于我们,有太多太多与这个名字共同构建的独家记忆:“别吃太饱,否则小北门都过不去啦”“我有两个玻璃杯,一个用来喝水,一个用来等你”“望江的银杏黄了,你还回来吗?”……这些承载着独特情感的川大密码一定存放在每一个川大学子心中最温馨的角落。近几年,川大多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被誉为自带热搜体质的“网红川”:校园巴士、清新文艺小食堂、高大上智慧教室、“大川视界”海外访学计划……这些“热词”不仅见证着川大一步一步走向更好,同时也从不同侧面表现着川大精神。食堂“土豆宴”,是川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最老博士生”,是川大纳百川学子,从豆蔻青葱到古稀耄耋的包容;“学霸与图书馆”,更是川大对学术真理的严谨勤奋和孜孜追求……多年以后,我们将手握校友卡,迎着校园里“欢迎2019届毕业生返校”的横幅,走过熟悉的景观水道,一起怀念过往的青春。那时的校园和我们也许都变了一个模样,但积淀下来的必是“四川大学”这块招牌上浓浓的金色!

“川大红”与“优雅灰”铸就的是一组烙印,一朝收获,永驻我心。今天,我们将在这里挥手作别,各自开启新的人生征程,请母校和老师放心,我们定当铭记教诲、奋力前行,用青春和汗水继续创造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川大人的新辉煌!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硕果累累、再书华章!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疆!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