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共成长的三十三年

来源: 2019年12月27日 作者:校医院 贾贞超 摄影/钟海

金漫月河池

积淀了5000年的灿烂文明,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穿越70载的峥嵘岁月,我们的祖国经历过沧桑的历史,又在崭新的篇章中充满勃勃生机。70年披襟斩棘,70年风雨砥砺。岁月如歌,祖国的日新月异,让我热泪盈眶,祖国的欣欣向荣,让我斗志昂扬。因为我与祖国共成长,因为我与时代同进步,因为我与民族同呼吸。与祖国共同成长的33年,我更多的是幸运、是感恩。

生于千尺大山

有幸赶上改革开放的脚步

20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廖平乡的一个小山村,已记不清楚那时山村的样貌,只记得山的那一边,还是重重大山,通向外面的山路崎岖狭窄、蜿蜒曲折,稍有不慎就有坠落之险。

不过,当时改革开放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再高的山、再急的河也阻挡不住山外的消息,再破的路也无法阻止前进的脚步。依稀记得,晚饭后,大家经常会停下忙碌的脚步,聚在一起谈论着什么,特别是有人从外地回来时,肯定是会自发组织一场讨论会的。爸爸也是见过外面世界的人,经常会带我去参加讨论,而且还是发言积极分子。我自然是听不懂的,在嘈杂的讨论声中,加上煤油灯的闪闪烁烁,听一会儿就困了。睡眼朦胧中只记得他们提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等等。从大人们的言语和态度里,感受到邓小平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个好东西,是能让大家分田地、吃得饱、穿得暖的好政策。看来,生于大山的我,注定将因邓小平、因改革开放而迎来不同于祖辈的人生。

走出贫穷山村

开始传唱春天的故事

90年代初,四叔赶上国家好政策,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了凉山州盐源县畜牧局工作。在大山深处生活久了,印象中,只要是外面的地方就比甘洛大山里好。此时,爸爸也正在为我们读书烦恼。大山外面的孩子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崭新的课桌课椅。而我们的小山村,虽然也有学校,但教学条件很差,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同学要翻山越岭才能来到教室。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教室里就只有寥寥几个学生,难以保证教学秩序和进程。经过爸爸和叔叔的多次考察,他们做出了一个举家搬迁的重大决定。于是,90年代初,我们举家搬到了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恰逢当时政府支持开荒种地,于是勤劳的爸爸开出了34亩土地,种上了果木。那年,我5岁,爸爸终于给我们家安装了早有耳闻但素未谋面的电灯。我清楚地记得爸爸当时洋洋得意的样子。

1992年,我家安装了电视。至今记得那首大街小巷传唱的《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是我接触的第一首流行歌曲。对于那时的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优美的旋律,动听的节奏;但我看得出,之于大人,好像对歌词更感兴趣,对歌里的故事和主人翁更加敬畏。也正因为这首歌,因为长辈们对这位老人的尊敬和感激,让我再次对“邓小平”这个名字倍感亲切,对这位老人更加景仰,对春天的故事更加渴望。

1997年2月19日,从电视画面里得知,这位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大街小巷都沉默寂静了,看到爸爸和叔叔流泪,我也鼻子一酸,顿时心头一阵难受。他们是在为那个改变他们命运的伟人而悲泣,为祖国少了一位举旗定向的巨人而痛惜,而我只是为走了一位爷爷而伤心,只为少了一位好人而慨叹。

1997年6月30日晚,我全程收看了香港回归直播。从电视里,从大人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是民族尊严,是心潮澎湃,是大国自信。当时钟转到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当看到五星国旗在香港的土地上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升起时,齐聚我家看电视的全体乡亲们都沸腾了,每个人的眼里都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在我家经久不息。我想,当时应该是全体华夏儿女共沾巾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深情渴望的时刻。那时,我听到大人们谈到最多的人名还是“邓小平”。

自此,他的一句“我是祖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永远被我们铭记,那首《春天里的故事》永远被我们传唱。

步入高等学府

受惠于大学扩招的好政策

世纪之交,赶上国家大学扩招的好政策,山区农村考上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庆祝的鞭炮声一年比一年响。

2005年,我参加了高考。在此之前,为孩子选大学是我们绝大多数父辈从来没有过的经历。因此,爸爸为我的高考志愿填报问题忙的焦头烂额。至今我仍记得他骑着那辆1973年妈妈陪嫁的二八型号自行车,登门拜访方圆十几里培养出过大学生的人家。最终,我踏上了学医之路。初入大学,初入大城市,儿时的观念、眼界、认知与繁华、开放、自由的都市形成巨大冲击。大学里,我唯一的信念就是“要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摆脱重重叠叠的大山和封闭落后,回报长辈们的勤劳和汗水”。

我很感恩,庆幸国家大学扩招,有考研、直博的好政策;我很感激,感谢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始终如一的支持,尽管他们并不懂;我很感慨,慨叹自己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和一份“立长志”的勇气。于是,我一口气读到了博士。从邻居那里得知,爸爸因我的学习经历而四处炫耀:“现在国家政策真好,娃娃读大学发好多奖学金呐!硕士博士,不仅家里不用给学费,连生活费都不用给。我家六娃就是这样的。”其实现在想来,爸爸炫耀的不是自己的荣光,而是国家的担当和远见。爸爸的炫耀也鼓励了不少人选择了像我一样的深造道路。

走向工作岗位

迎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我们家族从甘洛搬到盐源县后,我这一辈30个孩子都赶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好政策,25个考上了大学。30个兄弟姐妹里面,有21个成为了光荣的中共党员,公务员、医生、老师、公司职员……各种职业都有;有的定居在国外,也有的定居在北京、上海……虽然天各一方,但是都心系祖国、心念故土、心存感恩。大家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2015年,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博士毕业后,我毅然留在校医院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校医是一个平凡的基层岗位,但我们却赶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将见证并参与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将见证并参与“2020全面小康、2035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因此,之于祖国,需要我们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要我们参与医疗扶贫战略;之于学校,需要我们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职责”,冲在校园安全健康的第一线,守望初心,坚守医德,为健康校园、平安川大保驾护航。

33载,之于我,是最宝贵的记忆。因为,我与祖国共成长,因为我生在了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成长在伟人定盘掌舵的伟大时代,见证了农村巨变、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伟大历程,也必将在“实干兴邦”的谆谆教诲下干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