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报告

来源: 2021年03月23日 作者:校长 李言荣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家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是2020年工作简要回顾;二是关于《四川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说明;三是2021年工作部署。

一、2020年工作简要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点面结合、亮点纷呈,校园很平静、师生很平安、科研很给力、人才很出彩、华西很争光,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持续推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重点推进了4项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制定实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力有序做好校园防控工作。按照“停课不停学”要求,2月24日启动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开设在线课程4400余门。5月6日在四川高校中率先启动学生返校复学工作,8月底全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受到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充分肯定。特别是,从大年初一开始,先后选派20批次、400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抗疫一线以及海外疫情严重地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体队员零感染平安归来。国内高校首个研发成功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相关基础研究成果在《Nature》上发表。研发了国际上首个“5G+远程CT扫描操作系统”,多种新冠病毒检测技术及产品投入临床应用。在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学校5人荣获先进个人、2人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华西医院荣获先进集体。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学校抗疫工作10次,充分展现了川大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组建师生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积极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围绕学校总体发展和人才与师资队伍、学科与科研、繁荣发展人文社科与文化传承创新、校园建设与条件保障等“1+4”个重点内容谋划未来。

三是扎实开展“双一流”建设验收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凝练学科优势特色,全面总结建设成效,高质量做好一期验收和学科评估。大力推进学科内涵发展,持续实施理科发展三大计划,支持原创青苗人才项目12项、培育特色方向13个。全面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启动建设城市智慧防灾减灾、智能制造、生态皮革研究中心。深入推进医工结合“1平台+3中心”建设,举办新医科发展成果展,医工结合在川大破了题。加快实施一流文科建设计划,建立了“基地加强、新平台培育、新学派培养和文科讲席教授引进”“3+1”人文社科支持体系,成立了考古文博学院。全年到校科研经费30.8亿元。牵头获国家科技奖3项,牵头获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项、列高校第9。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6项,直接经费约3.2亿元,集中受理期项目获准数和经费数均列全国第9。获教育部高校文科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共22项,列全国高校第9。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立了国内首个APEC医疗器械监管卓越中心。制定《关于完善学术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引导科研工作者做真科研、真学问、真贡献。

四是深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成都市高新区共建未来科技城,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平台。与成都市东部新区共建未来医学城(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综合性医院、国际化医学院、研究院及产业园区等“三院一区”。与眉山市签署协议共建川大眉山校区。与成都市共建的前沿医学中心、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人文自然博物馆持续推进。与重庆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

同时,学校在6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制定《关于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细则》,编制《基层党组织建设“二十五问”》,推动各级党组织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开展“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争做又红又专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和纪念江姐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入选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二是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获批教育部“强基计划”专业9个、并列全国高校第3,入选首批“拔尖计划2.0”国家级基地5个,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3个、一流本科课程42门,分列全国高校第3、第4,本科生深造率首次突破50%。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制定出台了“1+10”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方案。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高端人才近100人次,是近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目前学校国家级人才总数近500人,占专任教师队伍比例超过10%。四是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一流持续推进。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华西医院连续11年列“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排名第2,华西口腔医院连续7年列“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口腔医学专科排名第1。五是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深入推进。与海南、三亚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华西博鳌乐城医院(研究院)开工建设,川大华西三亚医院正式揭牌。与核动力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飞集团、国铁集团等进行战略合作,共建产教研融合基地。学校定点帮扶的甘洛县、岳池县实现脱贫摘帽。六是校园支撑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高分子科教楼等13个项目竣工验收,华西校区学生食堂改造全面完成,9万平方米的校园环境改造顺利完工,先进材料大楼、江安校区院士公寓开工建设,校内电动穿梭车顺利运行,地铁8号线正式开通,实现了三个校区的有机串联。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一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等待、不懈怠,坚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抓手,最大程度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但我们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复杂,学校发展任务仍然繁重,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人才数量尤其是高端人才不足,国家科技奖等重大奖励偏少,学生培养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科研用房和学生住宿条件还亟待改善。总体来看,学校的士气、状态是在上升但还不够高,工作的标准、要求是起来了但还不够严,本质上讲就是追求一流、追求卓越还没有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共同习惯。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更加专注于学校“两个伟大”奋斗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凝心聚力加油干,努力开好局、起好步,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四川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说明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四个面向”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国家“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特征为学校“十四五”期间全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未来五年是国家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形势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我们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育新机、开新局、创新高。

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就启动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按照“党建引领、育人为本、创新驱动、统筹发展、崇尚学术”的原则,组织编写了学校“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并在去年“双代会”上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学校“十四五”规划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干部师生、民主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等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在网上征求了意见。在充分吸收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提交本次“双代会”审议。下面,我对《规划》作简要说明,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关于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结构。我们重点围绕学校总体发展和人才与师资队伍、学科与科研、繁荣发展人文社科与文化传承创新、校园建设与条件保障等重点内容谋划未来,形成了由学校总体规划、4个专项规划和学院发展规划组成的“1+4+N”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全面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特别是,我们在开始制定学校“十四五”规划时就决定要率先启动“创新2035”先导计划,重点围绕物质与能源、生命与健康、生态与环境、信息与软件、文明与治理五大领域,按照“创新引领,布局十四五、展望十五年”的总体思路,以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牵引,谋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及时对接国家重大计划和成渝地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集群的创新发展,产生一批从“0到1”的原创成果,努力推动学校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过程中提出川大方案、发布川大指南、做出川大贡献。

第二,关于“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和远景目标。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根据2035年我国将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学校“两个伟大”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倒逼出来的,正是基于此,我们提出到2025年学校基本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一批学科率先迈入世界一流,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5年学校全面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率先走出一条在我国西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真正做出川大贡献。

第三,关于“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学校“十四五”规划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十四五”规划的现实基础、发展形势、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部分具体部署学校“十四五”期间主要建设任务,包括7个方面、32条具体措施;第三部分主要强调“十四五”规划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以及实施机制。在《规划》中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十四五”时期学校快速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加快推动学校提速转型,从中高端水平向高端迈进。我们坚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抓手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着力突出“三高”:一是突出高质量人才培养。树立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观,更加聚焦和强化“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过硬专业本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二是突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吸引汇聚全球英才,在努力提高人才数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质量,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人才队伍。三是突出高水平科学研究。以五大先导计划为引领,以大科学装置和大平台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瞄准重要方向、解决重大问题,努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提高“从0到1”原创能力、推动多学科交叉向纵深推进。此外,还要突出高标准管理服务保障工作。深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持续改善校园环境,打造有文化、有底蕴、有品位的文明校园。通过突出“三高”,全面提升“三值”,也就是要提升校园的颜值,让川大的校园拥有漂亮的环境和一流的设施;要提升学生的气质,让川大培养的学生朝气蓬勃、才华横溢,具有文化人的修养和素质;要提升科研的价值,激励和引导川大的老师做真科研、真贡献,做大学问、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登高方能望远,实干赢得未来。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就是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全面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我们相信,经过各位代表的认真讨论和审议,学校“十四五”规划必将成为凝聚广大教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十四五”规划要科学编制,更要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各学院和广大教职工都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院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学校目标相结合,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三、2021年工作部署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启动之年。今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川大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具体来讲,我们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凝心聚力开好局、真抓实干起好步。

一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实施“中国共产党在川大”系列红色文化工程,举办座谈会、主题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考核、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届满考核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持续深化中央巡视整改,为迎接新一轮中央巡视做好准备。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又红又专时代新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建成首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全面落实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构建“四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打造育人品牌活动。切实将本科教育“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的理念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和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尽快制定实施通识教育核心金课建设工程。全面落实学校制定的“1+10”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方案,严格博士生全过程培养与博导评聘及责任溯源,开展优秀研究生论文评选奖励,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全力做好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承办工作,积极参与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做大做强高水平人才队伍,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进一步优化“双百人才工程”等人才计划遴选和支持办法,紧密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方向,重点聚焦高峰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平台等,有组织、有计划地内培外引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才俊。全力做好两院院士申报工作,争取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主体责任,学院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和自身特点,制定实施本单位人才发展规划,全面激发二级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管理活力。深入推进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完善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专业评价和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长周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构建符合科研创新规律、突出质量贡献、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着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和支撑体系,努力营造潜心学术、静心研究的人才成长发展生态环境。

四是深入推进学科内涵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加强高峰学科建设。制定实施“创新2035”先导计划推进方案,加快推进物质结构透明计划、未来医学港湾计划、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计划、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计划的落实落地,带动和引领全校师生去做顶天立地的真科研,去思考、去聚焦、去解决大科学问题和核心难点技术的突破,在天府国家实验室、国家综合医学中心和成都打造未来科技城、未来医学城过程中做出川大贡献。持续强化“方向—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科技创新链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文科国家级基地平台、国家级科研培育基地平台和“川大学派”建设,做好杰出教授增选和讲席教授引进工作;持续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汉语大字典》《甲骨文字典》等的修订工作;实施“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系列计划,力争实现更多原始创新突破;推进生命健康领域天府实验室建设;以“医学+”“信息+”为双引擎,着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集群的创新发展,打造学科交叉研究创新高地。健全完善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项目定向组织和培育、全程跟踪的科研管理机制,努力实现项目获准率、项目经费等的持续增长。

五是充分发挥学校综合优势,高质量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深化与成都市高新区合作,全面融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与成都市东部新区共建成都健康医学中心,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助力成都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推进与厦门共建的川大华西厦门医院(研究院)以及与海南共建的华西博鳌乐城医院(研究院)建设,共同打造面向国内外的前沿医学中心与国际交流平台。持续统筹推进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和华西第四医院筹建相关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好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积极争创高原医学国家医学中心。加快推进学校眉山校区建设,服务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援藏、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

六是全面提升校园治理水平,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四川大学章程》修订,落实学校法治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支撑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先进材料科研大楼、江安校区游泳馆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学生宿舍升级改造,力争华西学生宿舍、江安南区学生宿舍、望江博士公寓等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努力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全面推进食堂新建、改造及江安幼儿园新建工作。进一步加大困难师生员工帮扶力度,加强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关爱,努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十四五”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全面启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对标一流、追求卓越,只争朝夕、主动作为,努力推动学校从国内一流向世界一流的更高阶目标迈进,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