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学霸老板”:

来源: 2021年04月13日 作者:曹丹 陶柔柯 赵星月

本科期间以第一专利权人公开七项专利,参与发表三篇高水平论文,获得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及其他十余项校级以上双创奖项,相关成果受到华为、MARUBI丸美青睐,正进行联合产品转化……

取得如此成绩的男生,是来自川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高分子专业的李昊天。认认真真科研、踏踏实实创业,他说如此般的自己只是“川大人中的普通一份子”。

初“入行”

打破迷茫,追寻热爱

初入大一,和大多数人一样,李昊天在迷茫中摸索了一段时间。

高中时他喜欢化学,于是在高考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分子”专业。但是,由于对专业缺乏了解,未来规划难以成形,面对扑面而来的大学新生活,他感到“无从下手”。

这样的封闭格局直到大二时,终于被打破。

当时,李昊天参加了高分子学院开设的“open day”实验室开放日,这次活动让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科研。看着实验室里整齐陈列的各种没见过的仪器,李昊天觉得有种前所未有的新奇和莫名的激动;看到各式各样关于不同高分子研究项目的介绍,李昊天第一次对做研究有了“实感”。

有了做研究的想法,李昊天便主动加入李乙文教授课题组学习,也正是在课题组里,李昊天进入了他快速成长和蜕变的阶段。

李昊天在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下开始尝试课题研究。从不懂专业仪器的操作方法、不懂论文写作格式,到经过努力学习后的熟练运用与写作,顺利的开局让他倍感振奋,也让他确信“我找到了我的兴趣所在”。大二结束时,李昊天便协助师兄发表了一篇关于多酚功能材料的SCI论文。

不仅仅是“为爱发电”,李昊天对待科研更是刻苦认真。

大三时,李昊天每天七点就起床进入实验室,直到值班保安关门的时候才离开,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专心实验是生活常态。

长期以来,工作日与假期在他眼里基本没有差别,“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无外乎是课多和课少而已”。

在实验室学习的过程中,李昊天对做实验的艰难也深有体会。在研究“多酚智能抗菌纳米粒子的制备”时,“明明已经做出了成果,后面连着的三个月却没有一点结果。”反反复复却毫无进展,这样“折磨人”的过程却让他“永不放弃、不怕失败”的信心更加坚定。

“从失败、失败再到成功,这个过程是让人感到激动的,从积累到产出,必须是厚积薄发!”李昊天享受着科研、实验带给他的体验和成就感。

肯钻研

得遇良师,受益终身

当谈到“自己的榜样”的时候,李昊天不假思索地说,“是我的导师李乙文教授!”

在李昊天心里,进入李乙文教授的课题组是一件“改变人生”的事情。“李老师的引导,像是一把‘火’,烧掉了我之前的无助与迷茫。”

在李昊天看来,李乙文教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有独特的方法。

“李老师让学生们从入组之初起就开始审阅各大学术期刊发表的高水平文章,为这些研究提出建议,从而进行训练。”

然而,通篇英文的学术前沿论文,对于刚上大三的李昊天而言,无疑是“降维打击”。“论文作者的水平在我之上好多,我为了写出短短300词的意见,往往需要阅读几十篇类似的其它文献。”

但,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在审阅了十数篇稿件后,李昊天给出的改进意见终于被李乙文教授全盘采纳。

在后来研究的过程中,他更是越来越体会到了导师的良苦用心,“审阅稿件让我学着找到他人研究中的漏洞,思考如何提出建设性而非攻击性的建议,从而使我对做学术的眼界也变高了。”

因此在之后的科研工作中,训练的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李昊天参与的三项科研工作陆续发表在Nano Research等高水平杂志上。

除了学术指导,导师李乙文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地影响着李昊天。

“有次我晚上12点给李老师发汇报工作的邮件,然后就迅速收到了李老师的回复。我俩就这样在凌晨你来我往开始了讨论,后来我眼皮都睁不开了,一看钟,3点50了。后来我就睡着了。”

等李昊天睡醒了一看邮箱,发现邮箱里躺着一封凌晨4点多到达的未读邮件,邮件上署名“李乙文”。

“这封邮件令我非常触动。我的老师,比我优秀无数倍的人依旧这么努力。成绩都是努力出来的,这也会成为我一生的动力。”李昊天说。

重实践

立足科研,尝试创业

在基础科研路上有所进步,在实践转化方面,李昊天也不让自己落后。

深受川大高分子以应用为导向的影响,李昊天前期部分科研成果引起了企业界浓厚的兴趣,他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许多课题组与企业的合作项目。

比如与华为一起合作研发新一代手机耐弯折黑色哑光COVERLAY的候选材料,以及同MARUBI丸美的工程师合作开发不含钛白粉的新型防晒霜等。

这些横向项目产生的多项专利已经得到公开,合作企业还在川大高分子学院设立了专项奖学金来激励相关的产学研转化工作。李昊天立足于这些成果参加的各大双创比赛,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他带领团队参加“创客中国”、“互联网+”等比赛,获得过十余项校级以上奖励,李昊天的团队还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

2020年,李昊天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迎来了他的另一个身份——创业者。

不同于搞科研,本科生创业面临许多现实难题。一开始,团队采用的“PPT宣传”并没有有力地说服投资者。经过思考,李昊天认为仅靠“PPT宣传”太过扁平化、单一化,无法让投资者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价值。于是,他转变思路,从产品的真实效果角度开始了拉投资之路。

他不断培养、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技巧。面对学者,他尽量讲清产品研发的原理和黑发过程;面对商业投资人,他直接用真人案例和图片展示防晒霜的使用效果,并配以数据,使得投资人能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商业价值。谈判技巧之外,相关的专利资质,也为产品宣传起到了良好支撑。

终于,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后,李昊天作为法人成立的公司顺利入驻智汇青年创业孵化园,同时,他还曾作为川大优秀双创团队代表,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介绍人造黑色素材料在化妆品领域的仿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反馈。

对于学习、科研、创业三者的关系,李昊天看法明确:“创业要基于科研的结果,而科研与本科阶段的学习密不可分,三者并非需要平衡,而是要相互联系与促进。”在李昊天的眼中,科研和创业能让他从枯燥的课本知识中发现属于高分子的“鲜活”。

带着心中可感的踏实和眼中可见的勤奋往前,李昊天成功保研,并选择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在川大高分子学院深造。

对于未来,李昊天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以基础科研为主,全力推动具有川大烙印的产品最终进入市场。

一步一步走到了这里,在平淡却不平凡的岁月中追寻热爱,李昊天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