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第四届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国际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主办。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四川省社科联副书记、副主席黄进,四川大学副校长刘超,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四川大学出版社社长侯宏虹出席会议。来自利兹大学、伦敦大学、悉尼大学、拉筹伯大学、蒙纳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大会。开幕式由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傅其林主持。
张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四川大学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研究取得令学界瞩目的诸多重大成果。黄进在致辞中期待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中国社会相结合,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作出新贡献。
刘超指出,近年来四川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曹顺庆指出,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李怡指出,文学与新闻学院老师在东欧马克思主义领域深耕多年,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方面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构成的研究团队,以之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齐格蒙特·鲍曼的女儿安娜·丝法尔特教授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并惊讶于鲍曼在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期待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了解中国学界对鲍曼思想的认识和创造性发展。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主编彼得·贝尔哈兹教授认为,友谊、热情、求知欲让大家聚在一起,希望中西方学者相互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推进批判理论的发展。
开幕式上进行了新书《批判理论:成都评论》首发仪式。新书学术顾问、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冯宪光教授和四川大学出版社社长侯宏虹一起为《批判理论:成都评论》出版揭幕。
会议持续两天,与会学者紧密围绕东欧马克思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傅其林主持闭幕式,指出此次会议内容丰富、形式精彩,推动了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和美学研究。贝尔哈兹对所有参与者的热情贡献及大会主办方的精心筹备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正是这些努力共同促成了本次学术盛会的成功举办,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交流搭建了宝贵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