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四川大学“医学人工智能”本科微专业开班式在华西校区厚德楼举行。
教务处副处长龚小刚,教务处副处长、华西医学中心教务部部长卿平,华西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申文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启军,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张伟,匹兹堡学院院长邱民京,华西口腔医学院副书记沈颉飞等出席开班式。
微专业是指不局限于本科专业目录,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国家或区域急需领域的核心素养、能力、知识,精心建设一组核心课程的人才培养项目。“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课程主要由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院承担,依托华西医院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诊疗设备、强大的科研实力以及四川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加强医、理、工、管等学科融合,充分发挥医学和多学科门类优势,邀请校内外20余位教师投入微专业课程建设中,包括教授6名(国家级人才4名),副教授10名(省级人才2名),以及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实践工作的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学术引领和科研指导。
“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面向全校2022级、2023级在读全日制本科生进行招生。计划招生25人,最终有64位来自12个学院的同学报名。微专业共设1个班级,每周日进行授课,学制1.5年,含10个学分。微专业精心设计:医学大模型与生成式AI应用、数据研究设计与应用、医学数理统计与机器学习、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数字信号处理与生理信号监测、深度学习基础与医学图像6门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从多学科视角审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为医疗卫生体系的进步与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课程突破传统学科界限,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特别引入匹兹堡学院的AI专家团队,指导学生跨学科组队,将前沿AI技术应用于真实医疗场景的解决方案开发。
开班式上,申文武提到,微专业课程对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下一步微专业能扩大授课规模,面向更多想要学习医学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师生员工开放。赵启军表示,微专业是计算机学院与华西临床医学院深度合作的新起点,课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正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第一节课刚结束,就有同学自发组建跨学科科研小组,计划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智能辅助医学诊疗、医学数据挖掘分析等相关课题研究。还有未报名同学主动申请旁听,课程的火爆程度超出了预期,展现了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巨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