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三年前,我还是一个在读大学生,当时准备报考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于是冒昧给时任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的邱沛篁教授写了一封信,咨询了解专业报考情况。令我没想到的是,邱老及时给了我书信回复,具体内容如下:
炎龙同学:
您好!
信悉。1996 年我系将招收研究生,欢迎您报考。十月报名。初步计划考试:英语、政治、新闻采写、新闻理论、大学语文。希您抓紧复习,实现读研的愿望。
祝您成功!
邱沛篁
1995.4.28
这封书信我一直珍藏至今。遗憾当年我没有考上,工作四年后的2000年,我再次报考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并如愿考上,邱老成为了我们那一年级的新闻采访授课老师。毕业留校后,我有幸与邱老成了“忘年交”。他对学生的关爱,对新闻传播专业的热爱,凝聚在他日常的教学研究中,也凝结成了《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该书80万字,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拜读中,我深刻感悟到,书如其人,文如其人,该书具有突出的示范效应。
新闻传播教育观点的深度与高度,具有理论示范性,这在《论集》上篇“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中得以充分体现。该篇汇辑邱老近60 年来关于新闻教育的专论以及给其他同行的著作序言等。在理论上,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校新闻教育观、新闻人才培养观、新闻传播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闻业务能力培养、川渝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等层面,提出了独特见解。他在《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文中论述,在这当中,“请进来,走出去”是一条卓有成效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推广的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并总结了四川大学新闻教育在此模式上的具体举措,“请进来”包括:把人才请进来、把知识和智慧请进来、把传统和作风请进来、把“未来”请进来、把资金请进来;“走出去”包括:思想上走出去、行动上走出去、措施上走出去。他的这一论断,在新闻传播教育实践上具有指导意义,在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在《充分发挥“五要素”作用,尽力发扬“五种精神”力量》中提出,广大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应坚持、倡导和发扬“五种精神”,即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坚韧精神、创新精神。邱老在新闻传播教育中也是这样践行的。
新闻传播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开拓,具有经验示范性,这在《论集》中篇“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与实践实例”中得以充分诠释。该篇从多个层面总结梳理了邱老与川大新闻传播教育的情结、如何从中文学子到新闻博导的历程、八访巴金、如何当好新闻专业班主任、如何讲授新闻专业课、如何指导新闻研究生等鲜活的案例。尤其是邱老在1980年9 月至1981年8月的一年间,八次采访巴金;从1980年开始参与筹备并建立和发展川大新闻传播学科。这些开拓性的工作,鲜明体现了邱老对新闻传播专业的热爱和敬业。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快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一文中,邱老提出,加强招收改革、教学改革、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举措,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正是因为其开拓性,邱老所在的教学团队,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新闻传播教育,既要坚守,又要变革,该《论集》案例部分做了可资借鉴的展示。
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认同与评价,具有人格示范性,这在《论集》下篇“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理论与实践反馈”中得以充分彰显。《学者邱沛篁:新闻教育的“永动机”》,是对年近八旬的邱老人生态度的精准概括。对学科的不断思考、对专业的高度敬业、对教育的执着坚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这一切共同构成了邱老的人格精神。饶用虞、方汉奇、蒋晓丽、张立伟、蔡尚伟、欧阳宏生等一批知名学者,相继对邱老出版的系列著作撰写书评。其中,我国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在《序<邱沛篁自选集>》中是这样评价的:“在这一系列的接触中,我感受到邱沛篁同志是一位充满激情、不断开拓、十分活跃和敬业的新闻教育工作者,他和他的同事们为创建和发展川大新闻传播学科,在不停地拼搏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着。”这些评价,从文品到人格,全面立体彰显了一位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的“老骥伏枥”。在四川省老教授协会2015年工作会议上,邱老感言:“一个人在职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是,每个人所从事和所热爱的事业却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要不倦地学习,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集》的面世,不仅系统反映了邱老个人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和实践,更全面折射出川大新闻传播专业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团结办新闻传播教育模式的科学性与生命力。年近八旬仍孜孜不倦,其学术青春总在绽放异彩。其对新闻传播学科的热爱、激情与坚守,不断激励青年学者和学子们奋进。
《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集》简介:
《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集》共80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汇辑了邱沛篁教授从事新闻及新闻教育工作近60年来所发表的关于新闻传播教育的论文,在各学术会议上关于新闻传播教育的发言以及为新闻界同行和学生所著专著写的序言或评论。
中篇“邱沛算新闻传播教育与实践实例”收录了邱沛篁教授在新闻传播教育与实践中包括“八访巴金”在内的实际案例,还包括参与筹备、建立与发展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与科研工作,怎样当好新闻学专业班班主任,怎样教好新闻学专业课,怎样指导新闻传播学硕士和博士生等实践经验,以及讲授新闻专业课“名记者研究之范长江研究”的原始讲稿,主持新闻系及新闻学院工作时的“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小结”等。
下篇“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理论与实践反馈”选录了一部分新闻传媒对于邱沛篁从事新闻传播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报道和评论,以及一些同行、同事和同学撰写的评述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论著及业绩的文章。
该书不仅是邱沛篁教授个人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实践近40年的经验总结,也生动地反映了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从创立、兴起到发展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