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黄昏,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驰,阳光没有了午后的张扬和热烈,透过车窗照射进来,为这旅途平添了几许温情。公路的一边,是起起伏伏的山丘,另一边则是深邃的南中国海,白色的海鸥在大海和天空之间远远地划出优美的弧线。时光温柔得几近停止,任思绪在这动静之间越飘越远。就在此时,一首曲子不经意击中了我,让我不由得把目光收回车里,认真地聆听起来:小提琴和大提琴反复的吟诵着同样的旋律,但节奏却时而欢快,时而低徊,像极了两个人的对话和低语。后面的路程,我忍不住让开车的朋友把这首6分钟的曲子翻来覆去的播放了一路。下车时,朋友告诉我,这曲子的名字是《烛光中的卡布奇诺》。
那一年,我刚刚大学毕业,跌跌撞撞地开始了职场生涯,短暂的爱情在生活的现实面前跌跌撞撞的开始,又匆匆的结束。那时的我还不知“卡布奇诺”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它是一款咖啡的名字,比较时尚。但这首曲子,让我一直难以忘怀,在那二十几岁的年纪,我尤其记住了小提琴和大提琴对话之中,最欢快、明亮的一段。小提琴像是那天真烂漫的少女,单纯热烈地追逐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大提琴像是一个彬彬有礼的青年,在星空下诉说着爱情的誓言。这就是海誓山盟吧,我暗暗地想着。待我有一天弄懂了卡布奇诺的咖啡语是“我爱你”时,我又有些疑惑:整首曲子有四个章节,为什么这最欢快的一节既不在开始,也不是结尾?“我爱你”的主题洋溢在每一个音符里,但大提琴和小提琴在演奏手法上,却有时候流畅、有时候凝滞,有时候笃定、有时候迟疑?
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卡布奇诺的做法:三分之一浓缩咖啡,三分之一蒸汽牛奶,三分之一泡沫牛奶,并在上面撒上小颗粒的肉桂粉末。晚上,我一个人对着月光又反复聆听《烛光中的卡布奇诺》,似乎找到了之前一直没有找到的答案:再纯粹的爱情,也一定要汲取生活的风雨、经受时光的流逝、饱蘸岁月的沧桑,两个人一路走来的不易与艰辛,正是相濡以沫的爱情最好的注脚。就如同曲子中四个篇章,看似简单的重复,实际上却代表着“我爱你”经历的不同人生阶段。真正的爱情,经受生活的洗礼和考验,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烂漫,凝滞和停顿,欢快和忧伤,都是必然;乐曲之中两个人的私语,写满了对爱情深刻的体悟。
时光如流水。距第一次听这曲子,倏然就过去了十五年。我已然年届不惑。和往年一样,春节前的这段日子,是单位里最忙碌的时候。在这个冬夜,我加班回到家里,又一次听它,竟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开头是一段由缓趋疾的钢琴独奏,细细微微地,把我的目光引到了一间咖啡屋里,外面在下着雨,屋内却温暖如春。两个或许已是满头白发的人坐下来,未语凝噎,“你还好吗?”这个时候,两个人都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接着,两个人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然后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一晃就这么多年。头两个片段结束,钢琴又恰到好处的出现,外面的雨似乎将停未停,淅淅沥沥地敲打在屋檐上。两个人回到了现实之中,互相慰藉着,说着“向前看,一定要幸福”。最后依依不舍的分别,只留下那美丽的卡布奇诺,在烛光中留下爱的印记。
或许,他们终究没有在一起,却一辈子在心中印刻着初恋的清纯与美好。或许,他们多年后的这次重逢互诉衷肠,已然超越了卡布奇诺所代表的爱情。日子一天天真实的走过,把我们对生活的领悟沉淀在每一寸光阴里,然后如同时钟一样敲醒我们对生命的启迪。我忽然明白自己为什么对这首曲子如此情有独钟:它在反复的咏叹和倾诉之中,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美好正是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只要用心、真诚地活过,你就能领悟生命的真谛、收获丰富的人生。乐曲中“我爱你”的“你”,应该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我更愿意相信,这个“你”,是我们的生活和生命。
从这一曲《烛光中的卡布奇诺》出发,它让你不由得相信:音乐的表达力更加广阔和贴切,更加善解人意,它无需你说什么。它经过春夏秋冬,经过千山万水,经过出生和死亡,繁华与苍凉,时刻提醒你,“我爱你”,这是我们不需要语言的一种永远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