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哈佛大学古蜀文明考古遗址研习营在我校举办

来源: 2019年04月28日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

本报讯 日前,四川大学-哈佛大学“古蜀文明考古遗址研习营”在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举办。本次研习营由四川大学西部中国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中心发起,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系承办。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12名师生与我校考古学系师生联合组队考察了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重要考古遗址,并面向全校举行了四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

在研习营中,师生们的第一站是前往成都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宝墩遗址参观,参观过程中,研习营师生就成都平原早期水管理、新石器时代的林盘聚落模式、墓葬与社会关系等议题展开了现场讨论。

后面的时间里,研习营举行了四次主题讲座,分别为: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Christina Warinner主讲的“微生物考古学:从疾病到微生物群到牛奶”、哈佛大学皮博迪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馆长Jeff Quilter教授主讲的“古代秘鲁北部沿海地区的王与后”、哈佛大学Ari Caramanica博士主讲的“秘鲁北部沿海沙漠地带自然灾害中的农业”和哈佛大学傅罗文教授主讲的“早期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变革:洮河流域史前考古调查与试掘初步收获”。

研习营成员先后考察了郫县古城遗址、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过程中,研习营师生深入了解了三星堆遗址的历年发掘情况,并从田野考古的角度对未来三星堆遗址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建议。

本次研习营使哈佛大学的师生对古蜀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以及四川大学考古学的发展现状有了直观的了解;也使我校师生了解了南美洲考古的前沿、生物考古领域的新型技术、北美中国考古研究的新趋势,这有助于反思未来的研究进路,进一步提升我校考古的国际化程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