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南江安之地,才子才女甚多,我曾往赴寻找蜀学大家傅增湘的故里遗迹,仅在橙花岛见存傅老旧居,此外又有水清乡出生的近代巴蜀书画家、女诗人黄稚荃久负盛名,她曾担任民国政府国史馆纂修和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还是吾乡大儒赵熙先生的女弟子,遗憾几次去游江安都未能谒其故宅。
去年入夏,再度考察南溪县古城墙后,特意往水清乡拜访,抵达水清客运站,问询摩的司机知否承受湾,皆未闻,只言有承湾,正好有位八十老者经过,他热情告知可往泸州方向,在石柱子下车前行不远即是。及至石柱村,过桥不远左面出现一商店兼茶馆,外面堆积大量南瓜出售,众茶客正闲坐摆龙门阵,听到我打听黄氏家族,却都说不太清楚,一中年妇女建议可进村找黄兆龙(音)咨询,或能问到。
于是顶着烈日,前行不到二百米,进入承受湾,树林掩映,民居分布,农田绿意,非常恬静,至岔口,左面有几间残破老宅,还有木楼,误以为这是黄家大院,后来才知是另外一罗姓人士的办校地址。再前行,正修新房,主人告知黄兆龙家在岔口右边方向,折返回来,入村道,至无路处,见一农屋,狗吠声里出来位中年妇女,言下面那间就是黄家,过去门正开着,刚问询,一位七十多岁、颇有文化气息的老者应声出来,回答我所寻找的承受湾黄稚荃故里就是这里,而此前我所看到的翻修房子处才是原来的祖屋,可惜早拆除殆尽,那里地形颇好,当年建筑规模堪比夕佳山民居。而后他简述其家族情况,承受湾原系陈家房产,他们黄家迁来后买下营建,后来还在江安县城和板栗乡修有房屋。
黄稚荃是其三爸黄荃斋后人,黄氏姐妹从小就受到系统的古典文化教育(“余生六龄庭闱,教辨四声清浊,读唐宋人短篇诗。及长就外傅,优游文苑。”《稚荃三十以前诗》),此外三爸家还有黄少荃从事史学研究、黄筱荃从事中医研究都较有建树。他母亲也跟从黄荃斋学过书法,族中后代现在不少都从事文化新闻工作,目前他留守老家,有时出门。
告别黄老先生,特意再回承受湾黄氏祖屋旧址,又遇到那位修房主人,其告诉我她当年嫁到该湾时,民居犹存,极为精美,后住户各自拆建,目前不存片瓦,提起黄稚荃,湾中人士都知黄五孃故事,能诗善书会画。
逡巡四周探望,没有新的发现,唯见竹林深深,不远有河流淌。而近代才女黄家三姐妹即生长于斯,亦算一方人文地理浸然,回程时,一人遥问曰,黄五孃还在么?家乡人却不知黄稚荃先生已故去多年了,怅怅离开,想起若是多年前来此寻访,若能偶遇女诗人交流访谈,该是一次多么美好的文化之旅。今且以整理记之,乃又一寻访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