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上)

来源: 2019年11月01日 作者:整理 郭凤

1924年7月,父亲生于河北涉县鸡鸣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爷爷叫郭福榜,奶奶叫赵引地。家里有10多亩旱地,一头耕牛,几只羊。房前屋后栽了100多颗树苗,有柿子、苹果、枣、杏、花红、香椿树等。

父亲家是一个用石头、泥巴土胚和少许青砖垒起来的小四合院,有堂屋,东厢房住人、西厢房栓牛、圈羊、堆柴火、杂物。

父亲弟妹八个,因农村缺吃少医,先后连饿带病夭折6个。只剩一个小4岁的妹妹郭玲丽,成年后嫁到水益河村,90高龄而逝。

爷爷是个节俭的庄户人,吃饭时,看到掉到地上的一点饭茬子,都要弯腰拾起,塞进父亲嘴里。奶奶手巧,纺线、织布、纳鞋底,样样能干。

小时侯,父亲常穿着草鞋去后山放羊,多时有几十只,都是村里各户人合养的。满山的烂石头特别磨鞋,他每次都要多带一双草鞋,晃晃悠悠地挂在羊角上,中午饿了,就吃点用柿子皮或玉米芯做的炒面、窝头。有时家里实在没吃的可带,他就在地头上抠一小根红薯充饥,到南山打柴,天不亮就上山,晚上才归,回家实在饿极了,就悄悄地从挂在房梁上的一串柿合仑(未削皮的柿饼)中摘一个吃。过年时,全家人要吃柿饼,才发现都被吃光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挺进太行,进驻涉县,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11月,129师工作团到涉县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开展为八路军征粮筹款、扩军等工作。

1937年12月,日军第一次占领了涉县城,到处烧杀抢掠,逼粮要款,无恶不作。一天,一伙日本兵进了鸡鸣铺,杀人、放火、抓劳工。一个日本兵闯进院子要拆院门框烧饭, 13岁的父亲抱着这个鬼子的腿死活不让拆,被狠狠地踹了一脚。鬼子抓小孩担水做饭,问叫什么名字?小孩就谎称叫"姑父、姨父“。不懂华语的日本兵也就傻乎乎地唤小孩"姑父、姨父“。占了点小便宜,孩子们心里美滋滋的。

1938年4月中旬,日军117联队3000余人侵犯涉县常乐村一带。八路军129师4个团在刘、邓指挥下与之激战。日军105联队3000余名鬼子急赶来增援。面对强敌,129师官兵前后夹击,浴血苦战,拼死搏杀,经过7个多小时的激战,毙、伤日军2000余人,缴获大量军火,日军被迫撤退。4月29日,八路军收复了涉县县城。

1939年春天,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涉县城。炸死了许多人,炸塌了许多民房,县城变成一片废墟,人们流离失所。7月初,日军第二次占领涉县城,为打通邯长大道,鬼子把道路两侧百米内的树砍光、草割光、村烧光。12月24日,八路军385旅陈锡联部与地方民兵夜袭涉县日军,炮击城楼后,战士们冲进城内,与日军展开了激烈巷战。鬼子措手不及,死伤惨重,残部逃往武安。八路军乘胜攻克井店、西戌等据点。这一战,毙、伤日军200余人,涉县再次光复。

当年,太行山区参军抗战的氛围很浓,墙上写的是抗日标语,群众高喊抗日口号,随口唱的是抗日歌曲。民间也表演自编的抗日节目。

1940年冬,在“百团大战”中受到重创的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报复“扫荡”。残忍的日军在涉县制造了“东寨惨案”和“井店惨案,涉县到处着火,许多人被日本鬼子杀死,财物被洗劫一空。

日本鬼子侵我国土,杀我同胞,国恨家仇在年少的父亲心中燃烧。他虽然不到16岁,但因曾读了三年的私塾,很快就接受了进步思想,参加了青年自卫队,不到一年就转为青年民兵。

父亲聪明、肯干,又有点文化,进步很快,经农会主席王清义和村干部李春香介绍,1940年4月,父亲还不到17岁,就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不到一年,未满18岁的父亲就担任了鸡鸣铺村民兵队指导员,带领民兵队,站岗放哨,维持治安,制作土地雷。为八路军筹措粮袜、还在村里禁赌、抓赌等。父亲常与民兵队长李学生到西戍区开会,受领、完成任务。

1943年,一支奇怪的部队开进村。队伍近100人,衣着杂乱,有的还穿着摘了帽徽的鬼子军服,说话也伊里哇啦,听不懂。老乡们大喊“小日本来了”!全村一片恐慌。原来,这是一支朝鲜抗日义勇军。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后,他们被强制移民、强制征召到中国,他们调转枪口,成立了朝鲜抗日义勇军,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父亲在村里召开了欢迎大会,宣传朝鲜义勇军是打鬼子的队伍,消除了老乡们的疑虑。民兵们还和义勇军战士相互联欢,表演抗日节目。

至今,父亲还常给我们唱起当年学唱的抗日歌曲:“义勇军和八路军相互大大,你的啦我的啦兄弟是一样的。扛起了抢,战斗一起共同打日本,鬼子来了,死啦死啦的哟”。

朝鲜抗日义勇军还和县大队、民兵队一起到林县去攻打鬼子炮楼。战士们非常英勇, 他们抱起一大捆稻草,爬到鬼子的炮楼底下点燃大火,熏的鬼子昏头脑涨,只好缴械投降。

1944年,父亲担任了西戍区武委会副主任,离开了鸡鸣铺民兵队,担负起领导全区抗日民兵武装的重任。

1945年7月,组织上保送父亲到太行军区抗日军政大学六分校学习,学习期间,编制在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亮剑》中李云龙原形)。刚开始,抗大学校设在涉县庄上,年底迁至山西潞城高庄与太原七分校合并,成立了华北军政大学,后又迁到河北省易县。父亲在抗大主要学习文化课和政治、军事理论课,练习射击、刺杀、投弹、爆破、土工作业、擒拿格斗等军事技能。

1945年日本投降前,父亲正在抗大华北军政大学学习。8月,八路军逼近河南沁阳,守城的日军拒不投降,上级命令,抗大的学员与八路军合兵一处共同攻城,父亲担任了抗大学员队队长。部队挖开了通往沁阳县城的地下通道,埋上炸药,炸开了城墙,冲进城内与日军激战肉搏,终于攻下县城,俘虏了1000多名鬼子和900多名皇协军。

战后,父亲在战俘营担任了对日本战俘教育训练三个月的任务,通过翻译,给战俘讲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形势、讲法西斯必败,讲侵略战争是非正义战争,一些日本战俘痛哭流涕,忏悔参加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在对战俘进行了三个月的集中教育后,八路军把愿意参加反战的留下,其余的都遣返回日本了。

1947年4月,父亲从军大(由抗大更名)毕业,分配到第二野战军第六纵队(由772团改编)侦察队任副指导员。 这时,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二个年头。父亲刚到部队,就参加了攻打汤阴县城的激烈战斗。此役活捉了国民党新五军军长孙殿英,父亲第一次参加打大仗,看到这么大的战争场面,被战士们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精神所感动。

这一年,正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之年。按中央意图,刘邓大军决心不要后方,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父亲讲:政委邓小平在纵队挺进大别山誓师大会上分折了这次行动的三种可能:一是部队到不了大别山,被消灭;二是部队到了大别山后站不住脚,被打散;三是部队扎根大别山。他指出,要坚决避免前两种结果,努力实现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创建革命根据地。(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