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还是个大学生,住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一栋老楼里。老楼以南,有一条狭窄的土路,每逢周五校外的商贩们就会在路旁摆摊卖鸡鸭蔬菜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熙熙攘攘、喧哗热闹。沿着土路往南走可以走出校园,看见校外宽阔的马路和湛绿的江水,再往西走就是以竹著称的望江楼公园。
在老楼居住的那些岁月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巴山夜雨。在春夏季节,几乎每个晚上都会下小雨,正如费翔的那首老歌里唱的“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小雨陪伴我,可知我满怀的寂寞”,巴山夜雨正是这种风格。小雨不知疲倦地轻轻敲打着楼顶,黑暗中,屋外的景色变得茫茫一片,越来越模糊,我对家乡的思念在这个时候也会变得很浓稠。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在小雨淅沥的时候,一向很喜欢下雨的我自然会静静地聆听细腻温柔的雨声,同时心中却也越发渴望那已经不再熟悉的骤雨狂飙,脑海中浮现的是那大雨如注的壮观景象。且让我描绘一下那个场景:夏天的早晨格外闷热,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没有一丝凉风。到了下午,天上凝聚了很多黑青色的积雨云,天空低垂,仿佛触手可及。而后大风忽起、飞沙走石,密集的雨滴随着隆隆的雷声滴落到土地上,激起一片浮土,好似白烟。天地之间便成了雷公、电母还有东海龙王作法的道场。对我来说,此情此景本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在异乡,对暴雨的回味却变得很奢侈难得。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巴山夜雨如此轻柔婉约,难以让我尽兴,但是东门外的锦江水可以稍稍弥补一下这个缺憾。我很早就见过黄河,但是初见锦江那一刻我仍感到很震撼。南方的江河也是真正有胆识和魄力的水,漫江碧透、汹涌澎湃。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江水的咆哮,将那带着野性的水汽吸入肺中,顿觉神清气爽。锦江的水和蜀地的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是它们携手共存了百年,甚至千年。
居蜀四年,我错过了很多场大雨,却也结识了锦江这个豪迈的挚友,年华总算没有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