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川大学生志愿者

来源: 2020年10月10日 作者:校团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涌现了一幕幕让人感动的画面:逆行的医生、舍家为国的武汉市民、全国支援的人力物力……一点一滴,都温暖着人们的心。这其中,还有数不清的志愿者们,他们穿梭在医疗前线、社区等需要他们的地方,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抗疫前线,也活跃着许多川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做的工作,有的看似简单,有的有些枯燥,有的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川大志愿者们都无悔地坚持着。

参加社区志愿工作,

为居民服务

外国语学院2016级本科生李佳逸家住湖北武汉。疫情爆发后,她的家人在自家餐厅为周边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无偿提供并配送爱心餐,李佳逸和妹妹也承担起社区志愿者的任务,积极参加社区物资统计工作,帮助工作人员将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蔬菜发放给周边买菜困难的居民。

作为一名川大学子,李佳逸由衷地感谢奔赴前线支援武汉的华西医护人员。作为一名武汉人,她说:“面对疫情,虽然我能做的不多,但仍想尽自己所能做点什么。”

华西临床医学院2015级的吴康同学家住陕西汉中。在得知当地社区防疫关卡需要志愿者时,她主动加入了防疫志愿者队伍,每天对卡点的出入车辆及人员进行登记管理、为来往行人及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对防疫设施进行消毒……她还主动向来往居民宣传防疫健康知识,成为当地社区贴心的“守门员”。

吴康说:“刚步入大学第一节课,老师就教导我们,医生要修仁术、持仁心,更要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疫’情当前,‘义’情当先,我们要相信春已来,花必开!”

加入医院志愿者团队,

为患者服务

大年三十晚上,华西临床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创新班的王婷、贾宇恒突然接到华西医院请求志愿者支援的通知,正在与家人吃着团年饭的她们立刻返回医院参与到应急志愿者的调度工作中。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保证志愿者们有序上岗、投入服务,这背后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截止目前,她们已经连续工作30多天,协助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团委完成2800余名志愿者的报名登记工作、1700余名志愿者的上岗工作。她们说:“前线的医护人员们都在那么艰难、那么辛苦地战斗着,作为医学生,也作为本地人,回到华西尽自己的一份力,是义不容辞的事。”

疫情发生后,电气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何思科同学申请成为了一名华西医院志愿者。他主要负责为入院的病人测量体温和进行道路指引。

比起一线医护人员,何思科同学认为这样的志愿工作虽可能微不足道,但“我为践行了一份公民义务而高兴,因为我身在这个充满爱与奉献的国家。这个冬天终会过去,我期待早点返校,我好想念学校食堂的味道。”

用专业知识,

为抗疫服务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姚强作为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带领队员们自1月27日起连续奋战。他们协助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整合分析,辅助专家疫情研判,对各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追踪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梳理等工作,这项工作很辛苦,他和队员们时常讨论分析到凌晨。

姚强表示:“作为一名公卫学子,能运用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更坚定了我作为华西公卫人,献身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信念。”

参加校园志愿工作,

为学校保障贡献力量

这个寒假,学校里还有一些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些留校的同学们成为学校疫情联防联控的重要力量。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共同组建了疫情防控学生志愿服务队,90余名留校学生踊跃报名,积极投身校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

来自电气工程学院本科2016级的赵庆立就是其中之一,志愿服务队招募伊始他就立即报名,参与了小区入户调查、住户数据整理、信息采集、疫情防控宣传及防控物资的分发等工作。赵庆立表示,作为一名志愿者,为学校、同学做出自己的贡献,倍感荣幸,“我相信,大家的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疫’。”

研究生支教团

远程“云支教”

受到疫情影响,四川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暂时不能返回服务地,但他们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当地的孩子们。虽然因疫情推迟了开学时间,但支教团成员们通过积极寻找在线课程资源、学习课程直播软件,开启了“网上云课堂”模式。“停课不停学,每天线上见!”是川大支教老师们和服务地学生们的约定。

直播课看不到学生们的表情,听不到课堂上积极的讨论,支教老师就设计了更加丰富的课程形式和更有趣的教学内容来保证孩子们的及时反馈。弹幕回答、连麦提问、作业云提交……这些都是老师战“疫”期间的“武器”。

“为奉献者奉献”

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田源积极响应共青团“为奉献者奉献”的号召,加入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活动。田源在此次志愿活动中负责对接的医务人员家庭有一个五岁小男孩,小男孩的父亲是一名驰援武汉的抗“疫”医生。通过微信语音交流,田源和小男孩逐渐熟悉起来。田源通过互联网为他选购有趣的科普图书,与他一起探索科学小知识;向他分享简单易学的画画视频,并且一起实践;还每周给小朋友讲童话故事,再引导他复述。

田源说:“线上的点滴陪伴和辅导对于五岁的小男孩来说,或许只是新鲜和有趣的感觉,但对于作为志愿者的我来说,是使命召唤,我责无旁贷。奉献在祖国需要处,于我而言是初心,更是一份担当。”

以上这些闪亮的身影,只是活跃在各个岗位上的川大志愿者的缩影。事实上,仅2月17日校团委发出的《川大返乡团员们,请到社区(村)报到!》这一项志愿活动,就有千余名团员青年积极响应,主动报到。志愿者们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服从所分配的工作任务,积极宣传居家观察、卫生防疫等科学知识,协助做好孤寡老人、困难青少年等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助力身边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亮身份树形象。

一句句“我报名”“我参加”……青春的身影不断挺身而出,川大的志愿服务队还在不断壮大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