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援鄂医生眼中的43个日与夜(1)

来源: 2020年10月11日 作者:华西医院 朱仕超

朱仕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医生,也是华西医院支援武汉的第一支医疗队队员。作为感控医生,他负责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为一线的医务人员保驾护航,降低他们感染的风险。

大年初一,他随队出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战“疫”前线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点滴感悟,虽然很长,但值得耐心品味。

1月25日

头一个没陪家人的除夕夜

武汉农历新年的第一个夜晚有些湿冷。蒙蒙细雨,让这个正在与疫情抗争的九省通衢之地带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晚九点一刻,我们川军队伍终于抵达江汉区的宾馆。窗外的城市很安静,灯火依旧通明。清冷的街道上确实没什么人,偶尔有骑着电瓶车的独行者驶过。汽车也还在行驶,明天就禁止机动车通行了。

站在窗前呼吸了一口这个城市的空气,新年的氛围确实没有,但也暂时还没有感受到网络上的恐慌。这座城正默默承受着这场寒冷的夜雨。

大年三十一早接到回成都待命的通知,立即驱车从广元返回,路上又接到可能出征的通知。除夕夜的凌晨,终于通知初一上午出征,心情有些忐忑,也有些激动。

作为感染控制专业的医务人员,自己所学终于能在危急关头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我想,这也是一个在国旗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时刻。我没多么崇高,只是觉得做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挺好的。

唯一有些惦念的,便是家人了。这是头一个没有陪着家人度过的除夕夜。但有无数的白衣天使跟我一样都在这个除夕夜值守与奋战,我只不过是普通一员罢了。中午在省卫健委举行完出征仪式,就前往机场登上赴武汉的专机。临行的车上,跟父母通了个电话,又跟妻女连了下视频。车外的记者们立即围了上来,长枪短炮的阵仗,把氛围搞得有点悲壮。两岁女儿一声清脆的“爸爸”,眼泪差点没包住。

虽然武汉前线的状况不太明朗,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但作为长期和各类病原体做斗争的专业人员,我们还是有足够信心的。我们队伍的原则也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倾力而为。为了家人,我们都一定会保护好自己。所以,请亲人朋友们放心。

这个病毒感染并不是绝症。作为一名感染控制专业人员,我相信,严格的科学防控定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1月26日

不做手卫生绝对不碰自己

到武汉行第二天有些忙碌。

上午,依然下着小雨。省卫健委组织了北京来的两位专家为全体队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其中一位感染科专家已到武汉15天,他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最重要的就是他做好了基本的戴口罩和手卫生,甚至去发热门诊都未穿防护服,15天来一切正常。这无疑给队员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只要我们科学地做好防护措施,必定能保护好自己。关于手卫生,他还特别强调,不做手卫生绝对不碰自己的身体,包括上厕所前。这一点是平常特别容易忽视的,尤其是男同胞们。

下午,在细雨中我们出发前往1公里外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实地考察和对接。院长在礼堂接待了我们川军队伍。这家医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仍是一家条件较为落后的二甲医院。它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定点医院之一,全院不到800名职工已连续奋战近月。

疫情的压力、物资的短缺、病人的恐慌、连续鏖战的疲惫,让所有人员苦不堪言。有人倒下了,不是因为被传染,是因为高负荷工作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但他们仍然在坚持,因为发热的患者需要他们。院长讲话的时候有些哽咽。而我们这批援助队伍的到来,对他们无疑是雪中送炭。他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两次躬。

面对这样的战友,我们没理由不尽力而为。

短暂的接待仪式后,大家分组对接。我们感控组4人和院方仅有的一名在岗感控同行进行了沟通。她一个人肩负着全院的感染防控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述说情况的时候,她的眼眶也湿润了。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真正帮她、帮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解决一些问题。

之后,我们走访了全院的各个区域。厚实严密的防护服下,眼镜起了雾,内衣潮湿,更是体会到临床一线白衣天使们的艰辛。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确实会长时间不喝水、不上厕所。防护服遮住了他们脸上的疲惫,却遮不住他们的执着和坚持。

病房和门诊还有不少病人。大多安静地躺着接受输液治疗。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改变。

傍晚的时候雨停了,但还有风,空气依然湿冷,倒是很提神醒脑。街上的灯光挺美,如果不是疫情,这个城市的夜景应当是不错的。开了会,写了驻地感染防控措施,已是夜深。战斗的第一天忙碌而充实,疫区战友和患者们的困难是挑战,也是我们尽力而为的动力。加油!

1月27日

文员都顶上保洁的岗位了

我们医院援助的第二批生活用品到了。医院细致入微的考虑,让我们特别感动,作为一个华西人,感到骄傲和幸福。

昨日的对接与考察之后,今天医疗和护理小组正式进入病房工作。我们感控小组再次会同红十字会医院的院感科主任,仔细梳理了5楼出入口通道的流程和布局,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下午会同基建部考察了脱污区的结构,拟定了分隔改进流程。专业事宜俱不细表。

在出入通道考察时,见到一个正在擦拭消毒的白衣小姑娘,问了才知道她并不是保洁,而是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疫情来临时外包的保洁基本都走了,清洁消毒工作只能由医务人员自行承担。今天开始才回来10个保洁人员,但对于全院的消毒工作,还远远不够。原本坐在宽敞明亮办公室的文员,也毅然走上了与病毒抗争的前线,我并没有从她口罩下的年轻面容上看到丝毫的埋怨。我想,一线医务工作者更有理由全力以赴,早日打赢这场战争。

1月28日

下班的护士头发全湿透了

晨起推开窗户,持续好几天的阴霾已经散去,蔚蓝的天空呈现眼前。温暖的阳光洒在街道上,驱走了这个城市的一些寒冷。阳光总是给人希望,也许这场疫情也能像阴霾、寒冷一样被阳光很快驱散。阳光都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好天气往往也能带来好心情。街上逐渐有了零星戴着口罩的行人。马路上也逐渐有了被允许行驶的车辆。这座城市似乎恢复了一点朝气。

我援助的医院也迎来了一些好消息:暂时分流发热门诊病人到也有援助的非定点兄弟医院,减小病人积压的压力后,我们便能集中精力解决布局流程的优化和在院病人的筛查治疗。防护用品这两天也基本跟上了消耗,检测的试剂盒也在逐渐补充。这都是不错的开始。

我们感控小组昨天提出的改进措施,也逐项开始执行。尤其是通道的分隔优化,基建科连夜就开始动工。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医院的决心,也让救援队更有信心早日战胜病毒。

在通道口看到医疗队下班护士姐妹们,摘掉口罩帽子后头发都湿透了。我提了一下,她们也只是对我笑笑,言语和表情间没有任何的不满和埋怨。那一刻,我又被感动了。来到这里,特别容易被一些细节感动。因为,无论是援助医院的同行,还是我们医疗队的战友,他们都是这场疫情下坚守和奋战的可爱人儿啊!(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