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上)

来源: 2020年10月11日 作者:谭楷

序篇:我为白衣天使当“秘书”

我的童年,是在鲁村度过的。

鲁村,是抗战时齐鲁大学在华西坝修建的平房宿舍。那时,有南京的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济南的齐鲁大学和北平的燕京大学内迁到成都,在华西协合大学的校园(成都人称“华西坝”)形成了五大学联合办学的局面。华西和齐鲁还合办了附属医院,为包括飞虎队员在内的广大军民医治伤病。

父亲常说,抗战时,五所大学的师生亲如兄弟。1939年6月11日,日寇飞机轰炸成都,救护队的一位华西女生遇难,五大学的同学通宵为她守灵、唱歌。一九四二年秋天,五大学上百名同学参军上前线,临行前个个割破指头,集下一大碗鲜血,写下“国难不纾,誓不生还”八个大字。数万成都人,在少城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下,为包括学生兵在内的新兵送行。父亲说,经历过那个慷慨悲壮的场面,人们坚信中国不会亡!

几十年过去了。当新冠肺炎病毒在武汉爆发,威胁亿万中国人性命的危急时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疗队紧急集合,奉命东征。在空荡荡的武汉天河机场,川大华西医院医疗队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相遇了。他们相互呼喊着“加油”,那四十五秒的画面感动了亿万国人。

一百三十一人的华西医疗队,以滚滚川江的涛声在喊:“齐鲁,加油!”一百三十一人的齐鲁医疗队,以巍巍泰山的气魄在喊:“华西,加油!”这是历史的回音,这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气壮山河的吼声。

真想跟随华西医疗队东征,但七十七岁的年龄,非医疗专业的退休老头,我不可能当一名“随军记者”。在医院宣传部郑源部长的帮助下,我联系上了华西医疗队十余位医生和护士。我对他们说:“你们忙,没有时间做文章、写详细的日记。你们只需要在电话里,给我讲一讲亲历的抗疫故事,我会给你们做好秘书,把你们讲的,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

他们爽快地说:“好。”

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整个三月,我守在电话旁聆听来自武汉的声音,写下了几万字的“华西医疗队赴鄂抗疫纪实”,摘选出《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实际上,真正的作者是:基鹏、张耀之、苟慎菊、朱仕超、田永明、张佩、冯燕、王梓得、杨秀芳、张宏伟、卫新月、谢莉等。

我,只是白衣天使们的“秘书”而已。

尚未出征,剑鸣不已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有“北协和”(北京协和医院)、“南湘雅”(长沙湘雅医学院)、“东齐鲁”(齐鲁大学医学院)、“西华西”(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之说。网评:“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全出手了,这是“王炸”!

华西亮剑,疾如闪电。一到武汉,就在红十字医院与凶顽的病毒抗争,打下漂亮的揭幕战。传媒惊叹:华西速度,出手真快。

基鹏,华西在读博士,我一看这名字,以为是个帅哥,结果一通话,是声音极具磁性、甜糯悦耳的“声音美女”。她说,“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的仗”。华西出征前,就筹划已久,剑鸣匣中!

记得是1月18日,春节之前,医院周边的国学巷、电信路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店铺张灯结彩,人们忙着购买年货、请客送礼、出国旅游,一片欢乐气氛。

但是,华西门诊各个进口封闭了,有白衣战士把守。测体温的护士很有礼貌地用小手枪一样的温度计,在进入挂号大厅的人额头上一一进行检测。

“啥子事情啊?”许多群众很不理解。医护人员耐心解释说:“武汉爆发了新型肺炎,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

凭着百年华西几代人的经验分析武汉的疫情,早在2019年12月31日,医院领导就指示各科室注意排查发热病人,特别是来自武汉的发热病人。一旦发现就要通报、隔离。一种临近大战的气氛在酝酿着。

随后,传染科病房改建成专门接受新型肺炎的专用病房。

接着,华西医院紧急从国内外采购防护服、医用口罩、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等。

同时,从各科抽调护士到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实习”。因为病毒主要攻击患者肺部,若华西组织医疗队东征,主要医护人员要从呼吸科和ICU抽调。考虑到四川是人口大省,若疫情传到四川,这两个科室是与死神拼杀的尖刀连。“后防”不能空虚,这样提前演练,早做准备,真是神机妙算。

很快,华西医院牵头研制的一个半小时内一次性检测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六种呼吸道病毒检测芯片(测试盒)获批,并大批量生产,准备用于抗疫第一线。

后来,华西医院将组织医疗队支援武汉的消息发出之后,按上鲜红指印的请战书纷纷飞向了院党委。可以说,组织准备、物资准备、心理准备,全部到位。上万名医护人员,时刻准备着被挑选上——出征!

全院上上下下,简直有战场上“弹上膛,刀出鞘”、只等着冲锋号一响就冲上去的感觉。

1月25日上午10点,李为民院长宣布:从今天起,华西医院从“战备”状态进入“战时”状态。当天中午十二点,以呼吸科副主任、博导罗凤鸣为首的二十名医护专家组成我院的第一支医疗队,和全省一百多名赴鄂医务人员搭乘专机飞赴武汉,支援武汉红十字医院。2月2日中午11:30,以呼吸科副主任刘丹为首的十名医护专家组成的我院第二支医疗队出发,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开展救治工作。2月7日下午4点,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康焰为首的一百三十一名医护专家组成第三支医疗队出发,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全面接管八十个床位,开展救治工作。

我作为第三批赴鄂医疗队成员,领到装备时,内心真有些震撼!从优质的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统一的队服——紫色羽绒服和加绒外裤,到一次性毛巾、秋衣裤、牙刷牙膏套装、漱口液、卫生巾、安全裤、塑料盒、卷纸、擦手纸、电热毯、沐浴露、一次性雨衣、喷壶、护肤霜等,各类用品一应俱全。

有电热毯,是了解到武汉为防疫,宾馆中央空调停用,春寒时节得有个热被窝睡觉;一包成人尿不湿,让我想到关键时刻不担心尿湿裤子;剪刀、美工刀、指甲刀和折叠水果刀四种刀,使我想到居家的方便。

一张食品清单更是令人叫绝。其中,泡凤爪、自嗨锅、麻辣牛肉干这样的“随军食品”表明,后勤的同志是把我们的肠胃摸透了!自嗨锅你没有吃过?就是自带加热装置,一个人吃的那种小火锅。

院领导还传出一句很暖心的话:“穷家富路。需要的物资,尽量多带些。家里掏空了也不怕,到了武汉重灾区,交通运输都困难,缺了啥都不容易解决。”

这样,从测试盒到自嗨锅,后勤简直做到家了!

出发前夜,我失眠了。我想起抗战时期的三百五十万“壮士出川”。我翻看过校史,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华西人从来都挺身而出——

且不说十四年抗战,多少学子投笔从戎,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华西先后组成两支医疗队赴朝,国内顶尖的胸外专家杨振华教授的战地医院就在上甘岭附近,冒着炮火,前前后后救助了上千名志愿军伤病员;在五十年代,大肚子病流行,血吸虫病危害上亿农民,从事传染病、流行病的华西老教授率队进行深入田野调查,脚踩两腿稀泥,与学生一起挖钉螺,研究血吸虫宿主,为全国消灭血吸虫病做了重要贡献。

2003年春天,“非典”病毒突袭中华;2008年的“五一二”大地震爆发;还有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紧急集合,实战接着实战,哪里最需要,华西医疗队的旗帜就在哪里飘扬!

我就是旗帜下的一员,ICU——重症监护室,是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最后阵地。这次出征武汉,我特别有信心。

外婆为我唱的歌:雄赳赳,气昂昂

护理师张耀之,是1月2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批赴鄂医疗队成员。她在电话里摆起龙门阵来语速快,但表达清晰。看她发来的照片,柳眉杏眼,年轻靓丽,一身川妹子的灵秀之气。当她微笑着站在病人面前时,想必病人也会精神一振:啊,白衣天使!

腊月二十九日那天,我老公开车,一家人欢天喜地回老家达州宣汉县过春节。我两个娃儿中的六岁儿子轩轩兴奋得不得了,因为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一过春节,大街空荡荡的,少了一点“年味”,而越是边远乡镇越是保留着古老传统:舞狮子耍龙灯的,敲锣打鼓放鞭炮的,焰火放到后半夜,大人细娃都乐翻了天,硬是好耍惨了!这才是春节嘛!没满一岁的女儿也跟着哥哥兴奋,一路上跟着《小苹果》歌曲,胖胖的小手手不停地比画着,好像是准备在一大家人团聚时表演个节目。

一切,在电话铃响之后改变了。

刚下高速公路,我接到办公室电话。我被选为第一批赴鄂医疗队成员,明天必须回成都,后天,大年初一出发去武汉。

十天前,当医院准备组织赴武汉医疗队时,我毫不犹豫写了请战书,按上了鲜红的指印。我想,我年纪轻、身体好,有十几年护理经验,组织上肯定会选派我这样的人去。但是一直到离开成都,都没有一点动静。所以,我们就驱车三百多公里,准备在老家过春节。

老公说:“初一出发——不晓得疫情有好严重!”

我说:“初一出发——不晓得武汉的医院好缺人手!”

我们决定到了外婆家,提前吃一顿年饭,住一夜就返回成都。

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对她特别有感情。当舅舅、姨妈和他们娃娃一拥而上,把我们一家四口簇拥到外婆面前时,她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她叫着我的小名“娇娇”,抚摸着轩轩的红脸蛋,抱了抱我的女儿,完全陶醉在幸福之中。

她说:“娇娇啊,好久没回来过啰,这回要多耍几天。”

我实在不忍心让外婆失望,但又不得不告诉她:“刚刚接到通知,我要去武汉。”

外婆一愣:“刚刚来,又要走?”

我爸爸替我解释说:“武汉暴发了疫情,国家组织了医疗队,要派我们娇娇去武汉,抢救那些病人。”

外婆深明大义,一说到“国家需要”,她就什么话也没有说了。我马上安慰她说:“以后,我年年回来看您,多陪陪您老人家。”

我晓得,我是外婆的“打心锤锤儿、心肝把把儿”。外婆给邻里夸奖说:“我们家的娇娇,在成都最有名的华西医院工作。”我跟她坐一桌,不停地给她搛菜,孙儿孙女轮流给她敬酒,她脸颊放红光,不停地笑啊笑。一顿热热闹闹的年饭,吃得大家都开心。

向她告别。舅舅、姨妈问她有啥子话要说,她竟然说,她想唱一支歌。我挺吃惊,外婆要用歌声向我告别?满院子老老少少都为她鼓掌。她一开口,就大声唱起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我的九十岁的外婆,沉浸在回忆中。宣汉是川陕革命老区,大巴山中,曾走出多少英勇的红军、解放军、志愿军。黄毛丫头时,她就唱过《送郎当红军》;当上乡妇联主任时,送别本乡那些光荣参军的小伙子,她唱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那是她“激情燃烧的岁月”。她大声唱,我在给她打拍子,因为年代久远,她唱得有些跑调,但歌词完全唱对了。

“雄赳赳,气昂昂”,大年初一,我跟着以罗凤鸣教授为首的医疗队来到武汉。休整并学习了一天规程之后,就与武汉红十字医院的医护人员会合。红会医院的战友们说了一句:“援军,终于到了!”个个泪流满面。

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了十几天了。我们接管了两个普通病房和一个重症病房,几乎要被新冠病毒攻陷的阵地,又筑起一条坚强的防御链,立即开始反攻。

在那些忙得昏天黑地的日子,回到宾馆,与家人视频,总是最开心的时刻。我问到外婆,爸爸支支吾吾说,外婆身体不太好。哪晓得我耳朵尖,听到妈妈在打招呼,不要给娇娇说外婆的事。我立刻意识到,外婆已经走了!

在我的追问下,爸爸终于说,自从我们小家四口人一走,春节大团圆的火热场面就消失了。外婆面对空空的老屋,干脆就钻进被窝里睡大觉——我相信,外婆是在想我,想她最疼爱的外孙女——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

在宾馆里,我开了“一个人的追悼会”,对着外婆的遗容,用“心语”向她致悼词。

回到病房,第一个来安慰我的是罗凤鸣主任,护理团队的护士长罗梅老师也来安慰我。罗主任说:“张耀之,我们商量过了,给你放几天假,你回去送一送外婆。”

我说:“我走的时候,外婆等于是跟我告别了。她什么话都没说,几十年没唱过歌,就唱了一首《志愿军战歌》。外婆就是要我像当年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那样,‘雄赳赳,气昂昂’,勇往直前,决不后退!”

罗凤鸣,战“疫”白发添多少?

朱仕超医生的战“疫”日志配上沙画,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很大。我们在电话中讨论华西医院医疗队东征,为什么被网友称之为“王炸”。

原来,在2019年11月16日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上,前三名仍然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这已是三家医院连续十年综合排名前三位。

华西派出的三支医疗队的队长罗凤鸣、刘丹、康焰,带领队员以战绩证实了“王炸”的效果。三位队长都忙得不可开交,刘丹率性能干,独当一面,罗、康两位队长的部下,与我断断续续说到“我们暖心的队长,我们暖心的集体”。

我请朱医生“画一画”罗凤鸣队长,他爽快地答应了。

我就来说说我们的罗凤鸣队长吧!

罗主任曾多次在央视上亮相。你们都看到了,他一头灰色浓发,是标志性的“学者灰”,加上大眼镜,棱棱的鼻子,看上去很有风度。他是华西呼吸内科的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进修,2017年春节前夕,参加中国医疗队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执行“医疗援非”,圆满完成了任务。他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广阔的国际视野、刻苦的钻研精神、宽厚的待人作风,在华西医院口碑相当好,在人才济济的华西,也是呼吸内科的中坚力量。

罗主任实在是太忙了!2020年1月23日,腊月二十九,他接受国家卫健委指派,作为专家组成员奔赴南宁检查指导广西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大年三十回到成都,想到前一天出差没有查房,放心不下,又去看望了自己负责的重症病人。还未走出病房,就接到了通知,明天率队出征武汉。

当晚,在家吃了一顿年夜饭,一家人对他将驰援武汉相当理解和支持。深夜,他忽然说:“糟了,糟了,忘记了一件‘大事’!”一问他才说,每年春节,都要煮好香肠腊肉,给值班的同志们端去。今年,竟把这“大事”搞忘了!

1月25日,罗主任带领我们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任务是支援距华南海鲜市场不到两公里的武汉红十字医院。由于疫情来势凶猛,猝不及防,病人暴增,当时武汉已经有多名医护人员感染。在红十字医院坚守阵地的医护人员,连日苦战,已经疲惫不堪。见面会上,院长两次向我们鞠躬,哽咽着致欢迎词,给我们每个队员极大的刺激——这一战,非胜不可!

进入红十字医院后,当即成立临时“新冠感染科”,托管三十名患者,27日接管十三楼整个病房,30日接管和重建了重症病房。罗主任把医疗队员分成三组,除了打针输液、管道护理、血糖监测等常规工作外,还要帮助病人发放盒饭,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进食进饮,对病人做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为使每一个病人得到充分的照顾,医护人员在上班的五个多小时里通常不喝水,因为基本没有上厕所的时间。

在我们面前铺开医院平面图,如同铺开一张军用作战地图。我和三位感控医生组成了四人感控小组。根据我们的调查,罗主任和医院商议,立即在地图上划出几个区域,哪里是医护人员安全通道,哪里是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别隔开。修建三区两通道好比是修筑战壕,降低了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暴露时被病毒偷袭的风险。一间间病房,如何相对孤立,防止交叉感染,很快在“作战地图”上安排得清清楚楚。接着,开始协助该院优化病房的清洁消毒管理措施,优化了门诊收治发热患者的流程,还制定了医疗队驻地感染控制措施和感染应急控制措施。

华西和武汉红十字,医院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医疗思路不同。为了避免领域救治个案中产生分歧,影响救治,由罗主任牵头,由我院王业、尹万红、刘焱斌、王博执笔,紧急撰写了《四川医疗队—协和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人诊治流程(试行)》。这本《诊治流程》凝结着医治新冠肺炎的宝贵经验,不仅对华西第二、第三医疗队有参考价值,也将为传染病学有关教科书提供新经验、新内容。

在这初战的二十天内,一系列措施与流程的建立,巩固了阵地,极大地提升了战斗力,使治愈数在不断增加,截至二月十六日,已经达到一百三十八人。最关键的是解决了氧气供应问题。罗凤鸣是呼吸科专家,对氧气有职业的敏感。

(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