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面向 促进学科交叉 建设一流理科和新工科

来源: 2020年10月12日 作者:

化学学院院长游劲松表示,回顾2019年,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下,学院在人才引进、学科发展、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但化学学院严格遵守学校工作安排,切实做到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坚定信心不动摇,为下半年的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一期验收这两场大考做好了准备。结合年初的中层干部大会部署安排,学院往后的工作将进一步做好“4+2”项重点工作,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全面推动学校“两个伟大”建设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前迈进。

数学学院党委书记覃孟念表示,数学学院将积极贯彻学校部署安排,积极推动学院党建及事业发展。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数学学科内涵发展:其一,固基础。学院要积极建设“国家天元数学西南中心”“成都国际数学中心”,吸引优秀人才、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巩固与发展基础数学;其二,拓应用。数学学院将积极建好“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积极推进应用数学与数学的应用研究,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三,传文化。数学学院今年将举办纪念柯召院士诞辰110周年和刘应明院士诞辰80周年活动,出版《刘应明传》、再版《柯召传》,积极推进“川大数学学科史”编撰工作,推动数学文化普及与传播,提升“川大数学”品牌。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牟德富表示,医工结合对高分子学科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与挑战。学院将继续保持和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医学的融合与合作,紧跟国家重大需求,推动高分子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希望学校层面能够为医学与工科的融合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增进学科间的交流与认识,促进合作。在新的一年,学院将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展好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一期验收,奋力实现学校、学院发展新跨越。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肖先勇表示,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党政齐心、融合发展,落实好4项重点工作,推进“十四五”期间7大任务落实落地落深入,有声有色有成效;以办最好本科为宗旨,以学生培养和教师发展为中心,精准迎接两场大考,争取抗击疫情、基层党建和事业发展的全面胜利;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力争通过“十四五”的五年拼搏,川大强电科学接近或达到A类;全面落实最好本科2.0十大行动计划和人才强院计划;结合学院实际,解决好士气不足、标准不高、能力不强、成果不够等问题;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行业重大需求,重点抓好立德树人、学科特色凝练与提升、高端人才与团队建设、标志性项目与成果打造等几项重点工作,全力打造川大工科强电品牌。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杰表示,学院要抓住机遇,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一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办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抓住国家“双万”专业建设的契机,以打造“机器人”特色实验班为抓手,建设好我院首批进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二是把人才队伍建设与拓展新的学科增长点紧密结合,以日本东北大学MEMS团队的引进为抓手,开展微机电系统新的学科方向建设,同时以“医学+制造”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加强微机电系统与医学的结合,带动学科发展;三是竭尽全力、深度挖掘,完成好今年的两场大考,在保证学科排名地位的前提下,力争更上一个台阶。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吕建成表示,学院要奋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力争软件工程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冲“A”目标;二是通过内培外引,争取在现有基础上高端人才翻一番;三是努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大力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在新工科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四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力度推进“信息+”跨学科一贯通式人才培养;五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科研助力疫情防控。加强疫情防控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和科研工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化技术应急研发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尹光福表示,本次“双代会”的所有文件、报告、讨论和发言,都释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汇聚川大力量,坚持内涵发展。尤其是《四川大学关于制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和“育人为本,质量为上;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崇尚学术,人文关怀;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的基本原则,诠释了“中国特色、川大风格”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内涵;《四川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牢固树立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核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保障”的指导思想。大会对于引导全校教职工崇尚学术、不断创新、潜心治学、立德树人必将起到统一思想和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何有节表示,学院将抓好双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一是推进学院“优化管理模式强中枢,改革资源配置增活力,目标管理责任添动力”,加快学院综合改革;二是以学院学科融合建设提升实力,拓展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先进轻工材料等几个交叉学科,形成新领域的竞争力,妥善完成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的调整,形成科学合理、交叉融合的二级学科方向布局;三是推进本科国家级及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紧紧抓住“立德树人、人才强院、学科振兴、产出领军”等核心位点精准发力;四是围绕“新工科”建设,面向轻工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瓶颈问题,以国家重点专项为引领,不断推进“工改”,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培青年国字号人才、培育国家奖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建筑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蒋文涛表示,学院将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学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学院也将抓住机遇,引进培养优秀人才,进一步改善杰出人才短缺的现状,闯出一条弯道超车和非常规赶超的新路,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建环力量。同时,《四川大学关于制定“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充分体现了学校务实管理和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自然就能够得到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提升了,科研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务实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将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

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兴国表示,学院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一是持续推进水利、地球科学、新能源三大学科体系建设,全力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一期验收工作。二是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取得新成效,计划引进学术领军人才2人,新增高水平青年优秀人才4人。三是以牵头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为抓手,拓展“工业互联网+”科研平台,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四是以提高本科深造率为核心目标,推进水利类大类贯通式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五是进一步提升学院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六是切实做好服务地方、对口支援工作,持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冯国英表示,学院将立足实际,紧密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做好学院人才建设工作,通过外引内培,进一步加强、优化学院人才队伍,努力提升学院高端领军人才,夯实学院“中间层”人才,重点培养学院青年优秀教师,打造一支具有合理梯队的师资队伍。在本年度,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验收工作是学院面临的两场大考,做好此两项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院要继续查缺补漏,完善、优化两项工作,力争学科评估工作有突破,“双一流”验收工作能圆满,为学校“两个伟大”的建设目标贡献学院的力量!作为学院院长,要继续和书记一起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院师生在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工作、学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深耕细作,推动学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高志华表示,此次“双代会”是疫情时期特殊背景下召开的非常特殊和有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听了王书记的讲话和李校长的报告,感受到学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事业发展,学校平安、师生稳定、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成绩不断,我们都受到很大的鼓舞。今年既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十四五”布局谋篇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格局与冲突加剧,国内外都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此次会议为我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作为学校的工科学院,首先必须坚定党的领导。二是聚焦工科改革的大方向,集中优势加强工科共性学科特色方向和特色团队建设。三是始终牢记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加大力度、措施有力地做好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