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敬爱的“老大姐”钟德慧老师永远离开我们快一年了。但她的许多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得知钟德慧老师逝世的消息,是在2019年10月28日下午,我立即赶往川大桃林村她的住家。在她家的楼下,已经搭好了一个悼念棚,陆陆续续有一些亲朋好友前来悼念。当我向钟老师的女儿钟敏、女婿刘仁培表示慰问,在钟老师遗像前三鞠躬表示深切悼念后,在悼念棚门口准备敬献花圈时,专门书写花圈署名的一位女老师问怎么写称呼,钟敏说:“就写老大姐吧!”
德慧老师的确是一位可敬的“老大姐”,对比她年轻的同事给予了许多无私、真城的帮助。而对于我来讲,还因为我们两家是“世交”,很早就有往来。那时候,我们两家都住在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镇,她家在通往南温泉的马路东边“川江旅馆”,我家在马路西边西南中学。她和我二姐邱俊又都在西南中学读书,一个班,是好同学、好朋友,有时周末她们之间写个信条,就由我充当“信使”,因此多次到她家去过。后来,她就读的重庆大学中文系合并到了四川大学,她就到了成都,而我则到重庆七中继续读高中。
1956年7月,当我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后,在一次参加大型集体劳动活动中,才和钟老师偶然相遇,那时她已经毕业留校在宣传部工作了。1958年夏天,为支援成都钢铁厂建设,学校组织师生到成都近郊参加成钢公路修建劳动,各个系为一个大队,分别住在不同地点。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挂帅的总指挥部,设在公社办公室,钟德慧老师任指挥部宣传组负责人,我也分配在她手下,协助编辑出版“工地战报”,每天采写筑路新闻、师生好人好事,刻印油印小报,大家干得非常努力。当时,正逢多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一天上午,我们突然得到通知,指挥部全部男同志火速奔往一个粮油大仓库,参加抢救粮油的战斗。大家冒着雷雨闪电赶往仓库,迅速及时地把一袋又一袋粮食转运到安全地点。傍晚赶回指挥部时,一个个都淋成了“落汤鸡”。这时,德慧老师和留守的几位女同志一起,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热腾腾的姜汤,大家喝了以后十分舒坦。钟大姐那种处处为他人着想、周到关怀、细致入微的品格和极高的组织工作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学毕业前,中文系组织了时间相对集中的文艺评论和创作活动。我除了参加唐正序老师负责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小组,执笔撰写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论文外,也参加了钟德慧老师主持的文艺创作小组。记得当时我们一个创作小组,还有朱先贵同学。大家在一起蕴酿、讨论和写作校园文学作品,有时候一写就是一整天。钟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写作计划,还热情安排我们到她家里吃午饭。她那时住在华西新村,她的妈妈钟伯母给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菜品,而且是家乡重庆味,使我和朱光贵都觉得十分温暖和感动。
1960年,我提前毕业留校工作,分配在宣传部担任校报编辑、记者。这时,钟老师已经是宣传部的“老同志”了,自然从各个方面给了我许多重要的帮助和指点。例如,有时我需要采访一些老教授,她会主动告诉我这些老师的住所、有哪些成就和特点、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使我少走了许多弯路。1963年11月27日,我和钟老师还共同署名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了文艺评论《追求什么样的幸福?——看话剧“年青的一代”》。她和宣传部许多同志,在写作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与支持。
1970年,为解决城市青少年入学受教育问题,学校在还没有招收大学生的情况下,办起了“四川大学中学部”。鲁生、贾大林、姚若驹等任中学部负责人。当时的一、二两个教学楼,都腾出来作为中学部的教室或办公室。钟德慧老师和我,也先后从“五七”干校抽调回中学部工作。钟老师在五连当连长(年级主任),我在一连三排当排长(班主任),并且都同样担任语文课的教学。在那两、三年的中学教育工作中,我经常就语文教学和学生思想工作等问题向钟老师请教,她都耐心而无私地给予了指导与帮助。
1972年前后,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中学部工作结束,我们也先后调回了党委宣传部。后来,大家在谭洛非部长带领下,积极开展改革开放的宣传工作,钟老师尤其在理论宣传、政策学习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了许多细致、踏实的工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作出了有益贡献。
1979年前后,德慧老师和我先后调回中文系任教。她担任现当代文学教学,我参与筹建新闻专业。她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积极开展对于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名家的研究,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她十分热爱学生,经常与同学们就文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细致、民主活泼的探讨。这时候,她已经从华西新村搬到桃林村居住,有时周末我到她家里看望时,都见到有一群同学正和她在家里热烈地讨论文学问题。而对于我调回系上参加新闻学专业建设,她总是全力支持和鼓励。1980年9月至1981年7月,我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进修期间,她和系上陈彬彬老师一起,帮我到学校伙食科办理寄粮票到上海复旦大学,勉励我努力进修,打好基础,为回校讲好新闻专业课做足准备。
1981年秋,中文系党总支在校党委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积极开展在教师中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作为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的德慧老师和吴梦楠主任,亲自担任我的入党介绍人,多次和我谈心,帮助我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鼓励我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钟老师还帮助和指导我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勉励我把远大的理想和当前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刚刚招生的新闻专业的教学工作做好。正是在以德慧老师和梦楠主任为书记的党支部全体同志的支持、关怀和帮助下,1982年党的生日前夕,我被批准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给了我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新闻传播教育工作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在此前后,系上光荣入党的还有龚翰熊、李保均等几位同志,后来都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骨干。德慧老师作为支部书记及介绍人为此付出的巨大辛劳,我们永远铭记心中。
20世纪末,钟老师退休后,仍不忘作为党的宣传干部的责任,积极参加学校许多有意义的宣传活动和工作。她热情地担任校离退休同志合唱团团长,带领老同志们进行文娱活动和参加学校节日演出。她不仅动员我的妻子参加了合唱团,每周都去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一至两次唱歌等活动,还打电话给我说:“你嗓子好、声音大,也来加入合唱团嘛!”我虽没有参加,但总是关心她任团长的合唱团,还几次到学校文华活动中心二楼大厅观看她们的演出。一次,已经是下午五点半钟,我驱车到校老干部活动中心接我妻子,看见钟老师正在二楼大厅指挥合唱团演员们排练大合唱,她有力地挥动双手、全神贯注地指挥大家唱歌的情景,充分反映了她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宣传工作、始终不忘进取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2013年,钟老师的丈夫周长德同志不幸患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家务的重担更多地落在了她的身上。但她并不消极、气馁,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细致地照顾好丈夫、管理好家务。每次我到她家中看望时,她都会十分关心地询问起学校和学院发展的近况,为每一项新成绩和新进步而高兴。曾经担任过学校设备处长和校长助理的长德兄,好像一部川大的“活字典”,常常滔滔不绝地谈起改革开放初学校设备工作恢复与发展的往事。每次交谈,我都能从他们那里受到新的教育和启迪,深刻地领会到一位知识分子的拳拳报国之心和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贞与热爱。
作为一位老党员、支部书记,钟老师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党的观念。她即使身体不好,也积极参加学院离退休老师活动和党员组织生活。2018年11月,她的丈夫长德同志去世后,她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但还坚持由保姆小林陪同,坐着三轮车赶到望江公园或红瓦餐厅赴会。2019年中秋节,我前往看望德慧老师,她已经住在校医院4楼,由女儿钟敏和保姆小林陪护。她躺在床上,说话已经非常吃力,仍然断断续续地问候起学院老师的近况。没有想到,这就是见到她的最后一面。而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牵挂着她所工作的学院、老师和同志们。
“老大姐”钟德慧老师虽然走了,但她在川大学习、工作、生活60多年,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关心同志、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生动往事和优良品质,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