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机械工程学院201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邓孟诗。在大学快四年的时光里,邓孟诗在校内外的创新创业比赛中频频获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就业季,收到了11个大厂的offer!
对此,邓孟诗笑着说:“我总撞南墙,但我不怕试错。”
“爱试错选手”
的大学创业探索
“无畏”、“向前”,是刚进入川大时邓孟诗的关键词。
邓孟诗很喜欢视频剪辑,在一次意外因视频剪辑能力赚到零花钱后,他萌生了“要干就要干票大的”的想法。
“当时赚到了点零花钱,更是觉得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肯定,‘初生牛犊不怕虎’嘛,也没多想,就觉得可以把‘生意做大’一点。”邓孟诗回忆说。
说干就干。拉上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团队、规划业务范围……邓孟诗的第一个工作室就这样成立了起来,工作室的主要业务为海报与LOGO设计、视频制作、宣传片拍摄制作等。
团队有了,客户在哪?工作室成立后的每个周末,邓孟诗都背着数十份厚厚的设计作品到处去扫街、推销。
一个一个店铺地拜访,被拒绝了再往下一家走,“我是个脸皮很厚的人,我不怕拒绝。”在成千上百次的尝试后,邓孟诗的工作室终于迎来了第一单生意。
与此同时,工作室在网络上的渠道也推广开了。渐渐地,邓孟诗的工作室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收入越来越稳定。
随着业务的持续深入,工作室运营了一段时间后,邓孟诗发现了新的问题——工作室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客户更高的需求了,“当时就觉得,要么进一步提升能力,要么就可能到天花板了。”
于是,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非科班的专业能力限制后,邓孟诗理智地决定同第一次创业告别。“现实告诉我,我已经触碰到了我在这个领域的天花板,未来我也不打算在此方面精进,所以,继续下去并非长久之道。”
告别了第一次创业的邓孟诗承认,这次工作室的尝试并不慎重,更多是年少热血,但这一尝试却奠定了他在大学的基调——勇于尝试,敢想敢做。“遵从自己的内心,在经历中成长,在过程中收获,这是初创给我的馈赠。”邓孟诗说。
到了大三时,邓孟诗也和很多人一样,进入了一个相对迷茫的时期。但是,作为一个喜欢掌握主动权的人,迷茫期的邓孟诗没有沉溺迷茫,而是积极地去请教各个领域的前辈,吸取他们经验和教训。
在与前辈们的交流中,邓孟诗意外发现了一个创业机会:“很多人在填大学志愿的时候非常迷茫,缺乏良好、适配的规划,我可以来帮助他们!”新的创业想法在邓孟诗脑海中成形——做一家帮助填报大学志愿与职业规划的教育公司。
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邓孟诗向他之前请教过问题的前辈们讲述创业想法与思考,并邀请他们一起完成这个“宏图大业”。大家都被他充满热情的讲述、充满规划的安排而感染。很快,邓孟诗就组建好了他的团队。
说干就干!不断开会、不停讨论、不断熬夜……邓孟诗带领他的团队从零开始,完成了公司注册、数据平台的搭建和资源完善的工作。
于此同时,邓孟诗带领团队展开了艰难的宣传推广之路。当疫情好转能够外出的时候,邓孟诗就打开地图,一家挨着一家地找教育机构谈合作;有时也会一个片区一个片区地发传单。最终,公司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逐渐步入正轨,指导了上百名学生完成志愿填报。目前,公司处于进一步调整阶段。
“只有真正走过,才知道此路不通。”于邓孟诗而言,大学里进行的这两项“说干就干”的创业,可能不那么成熟,但正是这些不成熟的尝试和经历,成了他在大学时光里的宝贵养料。
“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儿让我意识了到象牙塔外竞争的残酷,也对自己当下的能力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从而能在毕业的岔路口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邓孟诗说。
“不务正业玩家”
在专业中拼搏
对于自己的在大学中的本职专业,邓孟诗也不失勇敢与认真的本色。虽然日常时间被各式各样“不务正业”的事填满,但他也一直坚定地为专业学习留出一份“保留地”,他对专业的探索并未停止。
大二快结束时,邓孟诗与好朋友一起报名参加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他们从零开始自主学习了建模和仿真相关知识,根据大赛选题设计机械结构并进行优化和仿真测试,在尝试了十几种方案后,最终确定了一种针对小区地下智能车库的阻水排水装置方案。这个装置不仅可以实现根据雨水量进行智能升降,同时还能依托内部巧妙的单向排水孔的开合结构设计,在阻水的同时实现排水功能。
尽管比赛因为疫情的原因未能顺利举行,但邓孟诗和伙伴们依然坚持完成了项目设计,并以作品为依托申请了三项国家专利(一项发明专利在申、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既然开始了,就要完整结束,即使比赛没能参加,但我们不是没有收获。”邓孟诗说。
兜兜转转,在大三暑假时,邓孟诗最终选择了就业作为毕业去向。道路明确后,邓孟诗广泛地向各大互联网公司投递简历,参加了秋招。
一开始,邓孟诗对自己并没有太多自信:“我一直认为需要有好的实习经历才能找到一份工作,我也很害怕几乎没有实习经历的自己并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但即使心里再没底,面试的时候邓孟诗依然保持镇定,展现出他最真实的自我。
于是,邓孟诗在面试中总能与面试官进行放松的聊天,向面试官真诚地分享自己在大学各种经历,讲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我不再害怕谈失败,因为这都是我的大学最宝贵的财富。”如此真实的邓孟诗在第一次面试时就得到了360面试官的充分肯定,“这让我有了更多信心。他们会问我大一为什么成绩一般,但是我发现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我大一成绩,而是我从大一到大三越来越好的成绩单,他们也会问我为什么没有实习经历,但是他们更喜欢听我为自己做的各种不功利的选择,更乐意我坦然说出每一段失败的经历后与我一起去分析经验教训,甚至一个简单的学生工作矛盾与错误,面试官也会愿意花20分钟和我仔细讨论。”
邓孟诗在后续的面试中自信又真实的自我展现,让他在十余次面试中脱颖而出。最后,在他投简历的12家公司中,除了一个岗位只能实习转正而无奈放弃工作机会,他收到了华为、腾讯、美团等11个互联网一线公司的第一批offer,其中不乏special offer和super special offer。经过慎重考虑后,邓孟诗选择了成为一名华为er。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川大的自由、包容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也包容我经历了很多错误和失败,也正是这点点滴滴在我对未来恐慌时找到自己。每个人的未来从来都向各个方向去绽放,我们应该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了,应该坚定踏实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或许快一点、或许慢一点,但最后我们每一个川大学子都能走到自己的彼岸。”邓孟诗说。
回忆走过的大学时光,邓孟诗觉得自己无疑是幸运的。有幸坚持着去做了几件事,也有幸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状态去不断尝试。接下来的大学时光中,邓孟诗想把全部时间留给学业,踏踏实实完成一个不错的毕业设计,不负最后一把川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