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金秋九月,来自五湖四海的9137名大一新生齐聚川大,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9月6日,四川大学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江安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李言荣,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高洁、石碧,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我校杰出教授曹顺庆、詹石窗,校领导许唯临、曹萍、张卓、张林、郭勇,教师代表、华西临床医学院周总光教授,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在主席台就坐。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郭勇主持。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李言荣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2021级本科新同学表示欢迎,对大家正式成为川大学生表示祝贺,并以“从优秀走向卓越”为主题,给同学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他表示,大学是人生中“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转折点。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就要在强基础的同时,能够“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这也是川大本科教育一直强调的。首先是关于厚通识。同学们在大学时期多学一点科技史和人类文明史,多了解一点人类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能有一种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鸟瞰世界科技与人类文明变化的感觉,就可能真正站在前人尤其是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只要你学会了在往深里走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真正做到精而广,你就能够颜值与才华齐飞、气质共涵养一色。第二是关于宽视野。一个人视野的宽度决定了他优秀的程度。打开门世界就在眼前,关上门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去优秀的人就很多,关上门你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一个人小我越小,大我就越大。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做人的胸怀也就开了,做事的标准也就高了。同学们在大学中要养成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认真做事的习惯,要立大志、立鸿鹄之志,要志存高远、志在四方。第三是关于多交叉。川大这种大型综合性大学,天然就具有交叉跨界的土壤和生态,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对自身专业进行深入学习的同时,还要尽可能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并能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更多的关联、交叉和贯通。他强调,大学是人生的放大器,厚通识会让你更有底气和志气,宽视野会让你的人生走得更高更远,多交叉则会让你的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尽情释放。只要同学们都能将“开放、包容、厚重、大气”的川大文化作为人生的底色,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作为自己的习惯,不以平常而无为,不以平凡而不为,就一定会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典礼上,主席台前排就坐的校领导、院士、杰出教授和嘉宾为2021级本科新生代表授校徽。2021级的全体新同学正式成为“川大人”。最后,全体师生共唱《歌唱祖国》,开学典礼在激昂奋进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9月9日,四川大学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望江体育场举行,9604名研究生新同学正式以川大研究生的身份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典礼上,李言荣校长以“研究生要避免路径依赖”为主题,给同学们讲了开学第一课。
李言荣校长谈到,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应该是奔着成为专家去的,这就需要突出其科研能力、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抛弃从小就习惯了的模仿、跟踪、重复的路径依赖,需要打破传统思维,不断触发创新灵感、实现推陈出新。关于如何跳出旧有框框、打破惯性思维,李言荣校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主动走出舒适区、远离平衡态,保持适度的压力感。如果我们一直待在舒适区、安全区而不走进挑战区去闯一闯,就会对压力失去察觉、对危机放松警惕,就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和探索的好奇心。打破自我保护的舒适区就是打破思维和心理惯性,挑战阻碍我们前进的恐惧和迟疑;二是要打破思维封闭,形成开放性的信息接收,保持一定活跃程度的非线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形成的正向思维中适当增加点逆向思维,在线性思维中增加点非线性思维,在连续态中增加点量子态、甚至是量子纠缠的思想。同时打破封闭思维关键是要敢于质疑,这可以让我们从根源上窥探事物演变的根源、了解问题存在的本质,还可以促进人的思维从不敢想、不敢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习惯性”定势中走出来,一步步逼近人类探索的极限。三是要学会交叉融通,建立更加多元的知识和思维体系。要在对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的同时,尽可能地超越学科边界,向其他学科尤其是相邻学科学习借鉴,开拓研究视野、形成多元思维,努力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更多的关联、交叉和贯通。他说,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只要你善于走出“舒适区”、打破思维定势、学会交叉融通,就可以避免路径依赖,走好学术研究之路,你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川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