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曾经有条天然小河在校园内静静流淌。这条河从磨子桥方向流来,经原成都工学院北大门外围墙,分为两条支流,一条水量较大,沿围墙外灌溉工学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及川大周边广袤的农田,一条流入学校,沿图书馆、校机工厂及众多家属宿舍,流出工学院,有分流进老川大,主流最后通过郭家桥流入锦江。
这条小河可以说是学校母亲河,在当年人工自来水很稀缺时代,全靠这股从都江堰远道而来的小小流水,保学校旱涝平安,小河不大平缓柔顺,却象征着川大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河水在校园不断分流为条条水沟,纵横交错、水系成网,滋润着四川大学和成都工学院这块美丽的土地。
小河主流分出两条水路进入老川大,一条流向形成川大与望江楼公园之分界,一条则注入川大东门内的荷塘,这一池春水曾多年植荷,后除荷改种浮于水面的睡莲,周边绿树丛中,四座老教学大楼,红墙黛瓦、古色古香映入池水,微风轻拂,倒影随波起绉,无数学子晨起池边早读、锻炼。
校内所有河流、水沟边均草木繁茂、景色宜人。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流经工学院图书馆、机工厂、教职工住宅区的那段河流,芙蓉花树成畦、柳枝捧水遮荫,周边大小花园,春日玫瑰夏海棠、秋菊桂香冬梅,百花争艳美不胜收。沿河芳草萋萋,流水清澈见底,常有成群小鱼结队游来游去,当云淡风清知了声声催眠,夜色倍添蛙唱虫鸣,若明月登空恍入人间仙境。
川大与望江楼的那条河沟掩映在一笼笼竹林中,后沟边砌起一道红砖墙,但留有一个不锁小门,那搭放在界沟上的几块石板,连接起川大学人,眼望锦江流水,与唐代女诗人薛涛时空对话,也是众老师与同学们到公园读书聚会、唤醒文人灵感的精神纽带,是男女人性情感交流及希望寄托的桥梁。
小河刚入校即分出一定水量,注入被柳树环绕的工学院两个对称的荷花池塘,池内生长水下无藕之观赏红荷花,盛夏入夜荷香弥漫开来、伴随着阵阵沁人肺腑的清凉,虽秋枯冬败,每年都会再生而从不间断,此处是人们饭后纳凉、散步的好地方。
到了九十年代,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原成都工学院)合校,学校决定把这条河全部用大型水泥板盖上,不留一个缺口,并将板上面改造建为美丽的教学区林荫大道。成都市政府更将曾经两校之间的文化路大开挖,埋上了大型污水、雨水分流的排放管道,然后学校将水泥板下的小河水接通至污水管。原文化路被建设成了校园内宽阔优雅的主干大道,取名文华大道,沿途植上高大的银杏树,两边是大型体育场馆、文华大楼等现代化建筑及绿化草坪。从此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漂亮。那条被埋葬掉的小河,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