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牙科女博士之黄端方

来源: 2022年05月26日 作者:戚亚男

黄端方1904年出生于四川资中,排行老四。父亲黄荣楼是一位专为监狱里的犯人治病的中医,微薄的行医收入难以维持6口之家的生计。幼年时的黄端方随母亲入了基督教,这样一来黄端方就可以进教会办的学校免费读小学(初小)。黄端方小学毕业后美国传教士曾启贤(Neleon)带她来到成都陕西街华美女中读初中(高小)和高中,尽管读书期间教会免收了黄端方的学费和食宿费,但毕业后她需要为教会服务来还清这笔费用,因而她的求学经历异常曲折。黄端方在华美女中读了两年就被转到布后街的华西协合女子师范学校学习,一年后就被派到隆昌县福音堂女校教了一年半的书,之后又被派往荣昌烧酒房去开办福音堂女校。一年半以后,黄端方把在教会读书三年的费用还清了,她又被准许回到华美女中读高中。那时高中4年,黄端方为了减轻毕业后偿还读书的费用,她申请了高一就把高二的功课学了,期末考试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三年后,1926年黄端方高中毕业被分配回家乡资中教会办的敬德女中教书3年才算了结她读高中的费用。这样算来黄端方读初中用了6年,读高中又花费了6年,总共12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她的中学学业。

1928年,24岁的黄端方在教会的推荐下考入了华西协合大学牙科,因黄端方入学考试成绩好,加上中学毕业的成绩优秀校方免去她两年的学分,这样原本需要读十年的牙科,她只用了八年。黄端方凭借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获得的奖学金免了学费,而生活费黄端方则靠假期打工所得报酬。读书期间黄端方做过手工织花边、在学校丁克生(F. Dickinson)教授负责的饲养场里喂养鸡鸭、当家教、磨牙制片、到实验室喂动物等等,她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勤工俭学生。

1936年黄端方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获得了博士学位,她和同班毕业女生张琼仙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牙科女博士。张琼仙留校任教。而黄端方毕业时没有欠学费,毕业后她可以任意选择求职单位,而不必听从教会方面的安排。她婉言谢绝牙医学院院长林则(A.W.Lindesay)博士让她留校任教、出国深造的机会,应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牙科。她后来给她女儿陈恕庸说:“我当时自豪地认为我是中国人……能为自己祖国培养国产牙医生人才了。”

然而,就在黄端方到中央大学医学院任职还不到一年,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同年年底黄端方随中央大学医学院迁回成都华西坝与华西协合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联合办学。

从黄端方的儿子陈泽先提供的1938年中央大学附属国立牙医专科学校的教职工名册上可以看到,由中大医学院院长戚寿南担任主任的牙医专科学校教职员工里黄端方出任牙科专任讲师,而其他教师大部分都是华大牙学院的,除了有黄端方的老师林则、吉士道(H.J.Mullett)、刘延龄(R.G.Agnew)外,还有她的同门师哥黄天启(我国第一位牙科博士、1921年毕业于华西)、陈华,师妹师弟张琼仙、魏治统、周绍梧、董作海。这是黄端方意想不到的,她是南京中大的老师,却又在成都华大与华大的老师一同工作。

回到华西坝黄端方开启了新生活,她不仅在事业上有建树,而且又收获了爱情。一直忙于学习、工作的黄端方已经30多岁了还是单身,机缘巧合她认识了因抗战而内迁到成都的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陈之长,陈之长是四川简阳人,1913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之后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农工学院获兽医学博士学位,于1927年回国,应聘担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兼畜牧兽医系主任。

华大牙学院的院长林则非常高兴,他的得意门生黄端方又回到华西来工作,尽管黄端方在中大任职,为了争取她留在华西,林则向她承诺送她到加拿大留学,将来出任系主任等等。一开始黄端方还不为所动,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她改变了主意。黄端方在中大牙医专科学校是讲师,但校方让黄端方拿讲师级薪酬、级别却定为助教,由此她感到自己的荣誉受到了影响。1939年黄端方离开了中大,应聘到了华大牙学院。

在华大牙学院黄端方放弃了学院派她到国外留学的机会与陈之长结婚了。婚后有了孩子,黄端方依然努力工作。不久她被聘为牙学院副教授,并出任口腔病理学系主任。她除了参加医疗、教学工作还做研究课题,她发明的牙组织活体染色研究成果在牙医学科上是首创,为此口腔病院院长戴述古1945年为她的科研成果申请奖励,申报书上称“本校口腔病理学系副教授黄端方发明牙组织活体之研究,于牙医科学上,系属创举,其贡献颇大。特请转恳奖励”。

就在黄端方事业蒸蒸日上时,中国职员与外籍职员的不平等待遇,使她又一次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挑战。当年凭黄端方的资历月薪有300块大洋,另外一位外籍职员的月薪为290元,表面上看黄端方确实要比这位外籍职员高,但后来她无意知道了,学院还专门私下给这位外籍职员补贴了20元,这样一来她就低了10元的薪资。这种不平等的待遇让她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她放弃第二次即将出国留学的机会,于1946年下半年决绝辞职离开了华西。

可能有人认为黄端方做事太极端、太冲动、不够理智,但无独有偶,笔者2005年采访黄端方当年的同事张琼仙时,她讲了当年她也是因为牙学院在薪资上对她的不公平,辞职离开了华西。

辞职后的黄端方在当年同届医科班同学彭志兰、萧淑明在1943年创办的协和女医院开办了牙医学博士黄端方诊所。第二年年底,黄端方的牙科诊所搬迁到她自己居住的黄瓦街41号开业。

早在1938年,黄端方与黄天启就在华西·中央·齐鲁三大学牙症联合医院共事。之后,1941年中央大学医学院退出了三大学联合医院与四川省卫生实验处在正府街联合建立成都公立医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中央大学医学院迁回南京,成都公立医院更名为四川省立医院并迁至青龙街。

1948年黄天启在四川省立医院筹建口腔科,邀请黄端方担任副主任,黄端方愉快地接受邀请。

1950年2月,四川省立医院更名为川西医院。黄端方关闭私人诊所,将全部牙科器具捐赠给川西医院。

1952年10月,川西医院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1954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一分为二,留在青龙街的成为成都市人民医院,迁到青羊宫的为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黄天启被分配到省人民医院,副主任黄端方则留在青龙街担任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

1955年1月,成都市人民医院更名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新成立的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在黄端方的带领开启了新的发展,当时她手下肖道武、曾维吾、蒋玉荷、黄慧贤4位员工都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们之前在医院一直从事牙科的工作,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黄端方凭借她娴熟、过硬的专业口腔本领使医院的口腔科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同时又让他们的技术不断提高。

2021年当年黄端方的同事,已经94岁的肖道武对黄端方的儿子陈泽先讲:“那时候病人很多,(每天)常常有百多人,你妈妈是手把手一点一滴教我们诊断、治疗、手术这些技术。”“我们那时候真大胆,也是逼上梁山,特别是你妈,她是主任要负全责。病人来了,我们几个做检查诊断,她在后头把关,做决定。”“黄主任对我们要求很严,治疗不准打一点折扣。结果大家都练出了一身本事,在她的带领下,后来我们也能够做根管,做修复了。”

从1955年开始,先后有四川医学院(华西)的口腔毕业生李敬阳、艾应滨、汪苏珍等人分配来到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规模不断壮大。根据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官网介绍,现在口腔科有28位专业口腔医生,科室分为牙体牙髓、牙周病、口腔黏膜、口腔修复、口腔种植、口腔正畸、儿童口腔、牙槽外科亚专业。口腔科年门诊病人量60000多人次,病房现有5张病床,年住院病人量约200人次,年手术量约80台次。黄端方与她的同事可谓开拓者,为医院口腔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72年黄端方退休,1979年去世,终年76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