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来源: 2023年02月21日 作者:

编者按:9月30日-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四川大学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参会的党代表们肩负全校师生重托,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描绘学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美好蓝图。来自各代表团的党代表们立足本职岗位,说感想、提建议,抒豪情、献良策,部分与会党代表向我们讲述了参加党代会的切身感受,畅谈了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第一团党代表、数学学院党委书记覃孟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覃孟念认为,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学校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的“两委”工作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引领未来,必将指引全校师生团结一心、接续奋斗,不断开创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覃孟念表示,报告阐述的学校过去五年砥砺奋进取得的重大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过去五年,学院团结一心、干在实处,获批建立国家天元数学西南中心、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入选国家数学拔尖计划2.0、教育部数学强基计划等3项国家计划,数学学科两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院干部师生的团结拼搏!

报告结合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指出,未来五年要高质量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学校党的建设。对此,覃孟念谈到,数学学院将凝魂聚力、攻坚克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环节,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二是要全方位加强数学拔尖人才的培养,与人工智能、软件等交叉融合,为国家战略需求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跨学科人才,做出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川大方案和川大特色;同时还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和博士资格考试制度,探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方案,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坚持引育并举,完善领军人才汇聚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打造优越的学术和工作环境,吸引世界顶尖的数学家来川工作,聚才引智,助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建设。四是要建设和利用好国家天元数学西南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以及成都国际数学中心等学科平台,积极申报国家基础数学中心,加强高水平基础研究,努力培育重大原创性成果,同时积极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贡献力量。

覃孟念说,站在新起点,数学学院将认真组织开展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会议精神和要求内化为目标任务和行动指南,坚定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全面推进数学学科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二团党代表、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张子昕:勇担时代使命,奋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张子昕认为,本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报告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学校过去五年所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同时客观深入地分析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学校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催人奋进。

张子昕表示,报告将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提出要加强人事分类管理、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尊重人才的服务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可见学校对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对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关心。此外,报告在阐述学校过去五年成就时,提到“新增了8个国家级科研基地,牵头获国家科技奖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29项”……对此,张子昕表示感触颇多,“自我2019年加入生命科学学院以来,学院努力完善科研平台及团队建设机制,切实保障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根本利益;同时,学院还鼓励师生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勇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深受鼓励、倍感振奋。”

最后,张子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说,“入校数载,我看到了一个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川大,一个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川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积极开展新冠病毒检测和疫苗研发,切实保障了校园平稳、师生平安。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积极发挥川大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势资源,以‘甘洛所需,川大所能’为原则,努力同甘洛县干部群众一道从脱贫摘帽成功走向乡村振兴……这些都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什么叫‘川大担当’。作为今年新生班的班主任,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争当学生的同路者和陪伴者,持续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团党代表、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吴刚: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创新引领

吴刚认为,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是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学校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大会和甘霖书记代表学校党委所作的报告,政治站位高,意义重大。报告系统深入地总结了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砥砺奋进取得的辉煌成绩,求真务实地分析了学校发展中还存在的不足,准确把握了学校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形势,高位谋划绘就出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这如春雷,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吴刚表示,报告中学校对培养一流人才和服务国家需求的高度关注让他印象深刻。高校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如何服务国家,对高校来讲,一个根本的途径就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大批可堪大任的卓越创新人才,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水利水电学院将围绕“大人才观”全方位做好人才工作,一方面强化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全员育人新格局,培养一流学生;同时在实现高端人才倍增的基础上,完善深化以高层次人才育培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符合一流学科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从水利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吴刚书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院要坚持聚焦“四个面向”,以“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为牵引,围绕国家战略和学科前沿,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川藏铁路工程建设、雅江下游重大水电开发、长江大保护、流域防灾减灾救灾等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强化有组织科研,瞄准大目标、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资源向核心竞争力提升聚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真科研、真技术,全面深入推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重大需求做出新贡献。

吴刚说,水利水电学院将充分发挥“院室一体、党政一体、干群一体”的优良传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从“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转变,不断开创党建和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学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四团党代表、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操慧:为中华文化繁荣育才,践行“国之大者”

操慧认为,甘书记的报告中,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贯穿书记报告的主题词“国之大者”。“国之大者”这个词不仅是报告站位高远的主题,同时也是对每一个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国之大者”同样也彰显了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格局,它要求我们虽然地处西南盆地,但仍然要胸怀大局,这是一种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眼界。二是报告中实事求是、直面挑战的精神。报告中不仅回望了我们走过的路、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提到了我们当下面临的来自各界的挑战,这让她感到重任在肩,也激励了她要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

在提到未来发展时,操慧表示文学与新闻学院将从以下四点入手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一是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发展保障与人才服务。学院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学院政治生态;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化建设,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的建设;持续做实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培外引,做细青年骨干人才的精准服务,营造胸怀“国之大者”并贯穿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全过程的学院文化。二是以学科带头人和既有平台为抓手,凝炼学术团队,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今后五年,学院将继续围绕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传播、现代中国大文学与多民族认同凝聚、传播符号学与数字时代中国叙事四个重点建设方向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主动融入学校“医学+”“信息+”战略,加强“人文社会与健康传播”等跨学院、跨学科平台合作与建设。三是以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为驱动,加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攻坚,孵化标志性成果,拓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文新学院将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工程、重大科研项目攻坚工程,推动更具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同时将提升人才培养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四是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合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建设高质量智库,提升国际影响力。在文化服务方面,建设全国领先的智库平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持续建设好“中华文化数字融合与全球传播大数据平台”,更好服务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全球传播。深化新闻传播部校共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政产学研媒”统合模式,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五团党代表、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坚持学校总体发展思路,在“高原”之上打造华西“高峰”

“我认为此次党代会,组织很有序、开得很成功。给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大家精神面貌很好,意气风发、充满干劲,特别有精气神”,党代表刘伦旭评价道,“这次党代会的报告,主题十分鲜明,充分体现了川大的责任和担当。从内容来看,报告既客观全面地概括了过去五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又准确提出了我们正在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特别是报告中所提出的7条高质量发展举措,我认为制定得非常科学。”

刘伦旭表示,五年来,我校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始终为四川、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提供着可靠的医疗服务保障,在疫情防控、抗震救灾、援藏援疆、远程教育等多项重大任务上多次驰援国际国内不同地区,并在Nature指数排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权威排名中始终位居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文理医工多学科交叉融合战略以及学校历来对华西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也与全体华西人自身的努力拼搏奋斗分不开。

展望未来,刘伦旭提出,要在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学校总体发展思路和举措指引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基础、重交叉、扬优势;优化医学发展模式与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发挥好人才“关键增量作用”;通过打造大平台、组建大团队进而形成大成果,以培养人才为原动力,不断带动事业发展。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要继续坚持“医疗立院” “教学兴院” “科研强院”的发展战略,奋力在“高原”之上打造华西“高峰”。

第六团党代表、华西临床医学院学生周裕文:衷心祝愿学校学院不断取得新成绩

周裕文认为,过去几年,学校比以往“更创新、更完善、更接地气”。“更创新”体现在学校出台了“1+13”本科教育以及“1+10”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培养方案,在科学研究上坚持“四个面向”,构建“方向-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科技创新链,启动实施“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更完善”体现在学校提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健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机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医工融合交叉学科增长点。“更接地气”体现在学校深入实施“一院一策,一事一议,以才引才”等举措,对关键领域重要人才予以特殊政策支持。

在谈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的蓬勃发展时,周裕文表示,近几年学校大力推进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发展策略,为华西临床医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打开了新视角。学院实施的学科卓越发展“1·3·5工程”,“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周裕文对学校、学院和华西医院为临床医学研究生所提供的高水平学习研究发展平台感到满意,并表示会珍惜学校、学院和华西医院提供的机会和资源,努力做出对标前沿、原创性强、质量卓越的医学科研成果。

周裕文希望学校将来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进一步加强师生的供给保障和困难帮扶,不断完善学生的留校留院机制。她衷心祝愿四川大学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并祝愿我校华西医院能够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医院。作为学生,周裕文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为实现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描绘的各项既定目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七团党代表、后勤保障部部长肇启伟:努力交出“世界一流大学”后勤答卷

肇启伟说,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是一次继往开来、接续奋斗、谱写新篇的大会。一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二是站位高远、内涵丰富。三是务实创新、催人奋进。报告中提出的 “提升大学治理效能,进一步健全学校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更明确了学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必须要有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为后勤保障部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

谈到对学校和单位未来发展的期待时,肇启伟说,当前,学校正在全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后勤服务保障现代化体系和强大的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后勤保障部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顶层规划和职能定位,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快推进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后勤管理更高效、运行更顺畅、服务更优质,切实提升保障水平和服务效能。

肇启伟表示,党代会结束后,后勤保障部要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本次党代会精神,把本次党代会精神传达给每个教职工,并指导后勤教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大会各项决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后勤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树立一流标准,搞好两个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提升三个能力(规划能力、建设能力、管理能力),推进五大工程(质量提升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安全保障工程、绿色校园工程、文化重塑工程),落实六项改革任务(转变后勤运行模式、强化顶层规划统筹、实行业务分类管理、明确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服务监督体系、加大购买服务力度),为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三是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后勤保障部下一步将稳步推进各校区的环境整治和颜值提升,全力建设川大风格的校园文化。加快推进老旧学生宿舍和老旧食堂改造,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幼教水平,努力让师生在川大校园快乐地学习、舒适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第八团党代表、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瀚旻:持续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瀚旻认为,过去五年,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正在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学校近几年不断强调人才的作用,一方面不断地“引人”,一方面也在不断地“育人”,逐渐开始走向精准化和体系化。学校实施“一院一策”“一事一议”“以才引才”等举措为医科关键领域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刘瀚旻表示,本次大会和甘霖书记代表学校党委所作的报告再次体现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报告特别提到了对交叉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于尖子学生的发掘。报告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性,为学院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谈到未来医科人才培养,刘瀚旻说,医科的人才培养要为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工作做贡献,一是对学生的培养,要尽早地发掘培养优秀年轻人;二是对医院员工的培养,要侧重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增强个性化的发掘和塑造,把医院现有的“逐浪计划”加入人才评价体系建设计划中,全面深化学院人事体制机制改革。

第九团党代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刘超: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着力推进高效创新体系建设

刘超认为,此次党代会报告全面总结了近五年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辉煌业绩,客观分析了学校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远见卓识地为未来五年学校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一是党代会报告站位很高,围绕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体现了我校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担当精神;二是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和路径等,既与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很好地衔接,又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关键增量”,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开新局;三是党代会报告内容很全面,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校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了务实、具体的举措。

刘超表示,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过去五年中科研院秉承“千方百计帮助老师成功”的原则,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方向-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科技创新链,实施了系列有效举措,学校科技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学校科研到校总经费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持续增长。科研到校总经费从19.6亿元增加至33.5亿元。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含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48项,专项经费8.6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持续增长,共计2688项;特别是2022年集中受理期立项总数589项,列全国高校第7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专项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取得首次突破。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2018年以来,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共10项,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居全国高校第5位。二是以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成果转化新机制,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多项指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以“共设一支资金、共建一个平台、共育一支队伍”为抓手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高质量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科研院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着力推进高效的创新体系建设。”刘超谈到,未来科研院将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以“创新2035”先导计划实施、多学科交叉科研行动计划等为抓手,进一步凝炼有组织科研的主攻方向,明确目标和任务,激励教师将精力集中到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来。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学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探索“有组织科研特区”政策,强化对重大任务的统筹协调、资源保障和政策保障,力争催生重大标志性成果持续产出,更好地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十团党代表、校团委书记赵露: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

赵露认为,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总体感觉是一份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四个部分内容回答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客观地总结过去。用六个“这五年”概括党委领导全校师生各个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既总结“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又找准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二是提出六个“新”的未来具体发展目标,让我们明确奋斗方向。三是重点部署学校下一步工作举措,汇聚人心,提振士气。她表示,通过学习党委工作报告,深受鼓舞、收获良多,学出了政治方位感,学出了岗位使命感,学出了事业方向感,学出了改革紧迫感。

在谈到党委工作报告的亮点时,赵露认为报告亮点突出:一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部署一脉相承,又强调胸怀“国之大者”,立足四川、扎根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奋力走出一条西部高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二是客观性与辩证性相结合,既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客观总结五年来学校发展重大成就,又坚持辩证思维、问题导向,找准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三是实操性与号召性相结合,既系统谋划、明晰工作路线,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又发出号召、鼓舞奋进精神,勉励青年师生书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绚丽华章。

在谈到学校共青团学习贯彻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时,赵露表示,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校共青团将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职责,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党代会精神作为校院两级团校、主题团课的重要内容,切实把全校团员青年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持续完善“睿川大”第二课堂成绩单平台,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学生多元评价提供重要支撑;创新学生活动载体和平台,特别是在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劳动意识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共青团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勇毅的行动、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