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3月27日-4月21日,学校召开五次学科建设推进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校党委书记甘霖、校长汪劲松参加会议并讲话。全体校领导,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院士、杰出教授、学科战略咨询专家,一流学科(群)、超前部署学科首席科学家,各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
会上,发展规划处报告了学校学科建设总体情况、各学院学科汇报了学科建设情况,院士、杰出教授、学科战略咨询专家等对学科发展情况和提升举措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华西医学中心和智能交叉技术研究院分别作《“医学+”交叉学科建设》《“信息+”交叉学科建设》专题报告。
甘霖指出,我国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为国家建设“两中心一高地”储能、赋能、提能,关键在于学科建设。四川大学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把学科建设作为龙头,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敢想敢为、善作善成。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进步显著,但对标对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学科结构不够合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着力构建一流学科体系。要坚持世界眼光、一流标准,时刻关注世界思想发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产品生产的最新成果、最前沿动态、最根本问题,时刻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和紧迫需要,以世界一流的标准审视自己,发挥后发优势,不断缩小差距,力争后来居上。要全面提升整体实力,持续壮大优势学科,全力打造高峰学科,加快构建一流学科体系,为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甘霖要求,各单位要以此次学科建设推进会为新起点,以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推动学校学科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川大贡献。
汪劲松指出,本次会议是学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有高原,少高峰”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学校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凝聚了共识,希望各学院在推进学科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对标分析揭示差距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处理好“弯道超车”与“换道超车”的关系、“单项冠军”与“全能冠军”的关系、规模与水平的关系,努力把学科水平提升上去。
汪劲松强调,各学院要理清学科建设内涵,强化学科核心要素的建设和提升。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力是科学研究。在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思考六个方面问题:一是优布局。要面向国家新的重大需求,优化人才培养和学科方向布局,尤其是要认真研究在未来新赛道上的布局,认真分析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关联作用,优化创新学科管理机制,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重基础。要重视基础学科发展,重视学科共性基础要素凝练,重视从工程研究中提炼出基础科学问题。三是强优势。要对标世界一流,做强核心要素,以学科群来支撑优势学科建设。四是育增量。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未来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培育新的增长点。五是促融合。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促进师生之间开展学科交叉的深度交流研讨,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创新,形成促融合的机制保障。六是求突破。要在干事创业精气神上有新突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找准学科建设要素的突破点,增强斗争精神,以改革求突破。希望各学院各学科持续发力,精耕细作,练好内功,全面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