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乐与药·人怎样感知音乐”学术活动

来源: 2023年05月09日 作者:蒲可意 彭可诣

本报讯 近日,由我校主办的“乐与药·人怎样感知音乐”学术活动在江安校区艺术学院小剧场举行。本次音乐会作为学校小提琴演奏艺术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邀请到了著名旅美小提琴音乐家盛小华(南京艺术学院小提琴特聘教授)担任演奏嘉宾,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精神病学部副教授伍波医生担任主讲人,小提琴演奏家伍登攀与钢琴演奏家吕晴担任合奏嘉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乐与药一脉相承,二者在造字之时便只有一个草字头之差,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五音疗疾”理论,就将“宫、商、角、徵、羽”与五脏对应,体现了音乐与人的共鸣与共振。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英梅介绍道,本次活动以“乐与药”为主题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践行美育的重要体现。

伴随着《爱的礼赞》小提琴曲响起,本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伍波医生向大家介绍了音乐艺术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音乐以无处不在的形式影响着人类心灵,借助听觉与人发生连接。随后,盛小华对《梁祝》片段进行了不同风格的演绎,现场掌声雷动。来自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田佳玉同学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在校园里享受到了一场听觉和心灵的盛宴,能感受到每一首乐曲给我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伍波医生指出,这是因为音乐可以引起大脑神经递质的变化、神经元的放电,以及体内激素的变化,而不同的曲目、环境、演绎、心境都会影响人对音乐的感知。

从人与社会的关联出发,伍波医生认为:“音乐是一座特别的桥梁,能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社区的和谐。”为了让观众切身感受到这种力量,演奏家盛小华与合奏嘉宾伍登攀、吕晴先后带来了《思乡曲》《故乡行》《绒花》《红旗颂》四首曲目。盛小华表示,这些作品以“青春与信仰的对话”为主题,既是向老一辈艺术家表达敬意,也是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演奏结束后,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心理卫生中心教授张伟致辞。他认为,交叉融合文、理、工、医、史、哲、艺是现代发展的趋势。正是因为在长期的心理卫生工作中关注到了音乐的疗愈作用,他才与伍波医生、演奏家盛小华一拍即合,开展了本次活动。此次走进川大校园,也是演奏家盛小华首次以音乐与健康,乐与药为主题面向高校学生公开演出。

“这次音乐会的举办,是音乐与健康促进的融合,希望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美,帮助他们找到疏解情绪的方式。”张伟副书记表示,未来学校计划将艺术活动纳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中,通过音乐、诗歌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助力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知识学习与思维方式成长相融合,进一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