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27日-4月21日,学校召开五次学科建设推进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会后,各学院以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学科建设系列推进会为新起点,全面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现编发部分学院主要负责人关于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积极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感悟,以此碰撞出智慧、交流促发展,为全面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吕红亮表示,学院将组织科研教学一线老师,以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甘霖书记、汪劲松校长对学科建设的新要求,紧扣学院近期、中长期学科建设目标,找准学科建设要素的突破点,进一步凝聚全院干部师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探索在学科建设要素、管理精细化、评价机制体制改革上的突破。一是要明确学科建设的标准是“取法乎上”,呼应时代之问。甘霖书记指出,学科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取法乎上”,而这个“上”,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潮流”之“上”。学院学科建设要将历史研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阐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逻辑力量;要关注世界史学研究中的“全球史”“深度历史”转向,着力建设“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继承发扬“史学在中国的核心地位”。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学院内部学科结构,明确重点建设方向。作为拥有五个一级学科的大学院,要认真思考汪劲松校长提出的“弯道超车”与“换道超车”的关系、“单项冠军”与“全能冠军”的关系、规模与水平之间的关系,切实围绕“大历史”学科框架,重视学科共性基础要素的凝练和提升,优化学院内部的学科布局,进一步密切院内研究社群之间的协作关系,弱化“一级学科为营”的科际意识,重点建设古代文明与现代化、中国近世史、考古学与遗产保护等研究集群。三是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适时改革教学体系。汪劲松校长指出,“决定一所大学声誉的根本因素不是多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大奖和论文,而是毕业生职业生涯所产生的成就”。对于拥有五个本科生专业的学院而言,要认真思考如何集中资源来进行教学革新,如何进一步优化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模式。当前,全院各系正在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全面盘点,探索整合院内外资源、跨出一级学科的全新课程培养体系。四是要抓好学科建设的源动力“人才”,系统考虑建设与学科规模相对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人是第一位的”“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打破框框,引育人才,这是办学的根本”。对于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的历史文化学院而言,这尤其重要。学院将继续优化师资引进制度,创造适宜的学术评价环境,灵活聘任海内外具有学术领导力的资深学者,积极延揽海内外的高水平人才,建设与学科规模相对应、“人人能打”的师资队伍。
数学学院院长王宝富表示,数学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体”战略部署,以此次学科建设系列推进会为新起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交叉融合发展为动力,推动数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全面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一是要瞄准国际数学研究前沿,聚焦研究方向,加强基础数学学科建设。数学学科将在未来几年内聚焦几何与拓扑、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数学控制论、代数与数论等研究方向,达到国际研究领先或先进水平。二是要促进数学交叉学科发展。立足国家需求服务社会发展,依托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推动“数学+”交叉学科建设,在大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及技术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努力为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贡献数学力量。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数学人才。加大国家基础数学拔尖人才、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力度;办好数学-经济创新班、数学与人工智能创新班;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努力为国家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创新能力、有毅力的高素质人才。四是要加强对数学人才的内培外引。进一步完善学院内部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潜力,为教师各尽其能、施展才华提供平台;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培育引进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天友表示,学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主题教育为总牵引,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再立新功。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学院坚持“4(四个面向)2(两个学科)7(七个优势方向)”的学科发展路径,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对标对表一流学科建设和化工学院发展的目标要求,学院学科建设还有诸多不足:高层次人才与国内化工院校相比数量有待提升,高质量化工人才培养还有差距;作为工科学院,继承和弘扬优势学科方向动力不足,服务关键工程、地方经济等的表现力不足等。解决上述问题,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查找学院发展的困境和不足,找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二是要以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着力推进一流化工学科建设。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此次学科建设系列推进会为新起点,着力建设一流化工学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加强理论修养、锤炼党性、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切实担负起一流学科建设的责任;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世界眼光,树立世界一流标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对标对表,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学科建设;持续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一流学科体系。学院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流学科,发挥磷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绿色与低碳化工、传质分离与材料化工、空天动力燃烧、生物医药化工、化工大数据、化工装备智能制造与安全工程七个特色研究方向优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一流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着力培养“化工+X”跨界领军人才,大力引育国家高层次人才,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学科声誉,为全面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共同努力下,学院(医院)牵头的4个一级学科(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成绩,但对比国内外一流学科,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高水平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方面,仍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学院(医院)将以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认真学习甘霖书记、汪劲松校长在学科建设系列推进会上的讲话,结合学院(医院)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对照世界一流标准,奋力推进“筑高原、建高峰”“两加快一中心”建设和学科内涵式发展。当前,学院(医院)正在从一级学科到临床三级学科、亚专业,从学科群到专病中心等角度全面系统剖析学科发展现状,正视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自主创新成果培育以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短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新的时期面向世界一流的近期(2025)、中期(2030)、远期(2035)学科发展规划,围绕“筑高原、建高峰”,明确了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及青年人才大团队建设目标、一流的三级学科建设目标、一流的专病中心建设目标等重点任务清单。一是要着力推进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到一流课程、教材、教学全过程。二是要精准引进与孵化高端人才,全面深入实施“五大人才计划”。三是要构建多学科交叉的专兼职科研队伍。四是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医学影像学、肿瘤病学、感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群。五是要搭建护理创新平台,夯实护理学科领先优势。六是要着力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六大攻关平台,推进医工结合落地。七是要设立学科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投入学科建设专项基金10亿元,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八是要进一步加强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学院(医院)将根据年度重点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为临床学科“把脉问诊”,找准学科发展突破点、“新赛道”,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一对照落实,奋力构建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重要的医学人才中心和医学科技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