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生白莉平(题图右一)作为第17批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国医疗队队员,派驻西非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今年3月20日完成援非任务回到国内。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时刻谨记党员身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影响他人。
■飞越14246公里,让友谊之花绽放非洲大地
正值白莉平在产科期间,她收到了医院的援非报名通知,与家人简单商量后,第一时间便报名了。“《无国界医生》这部纪录片对我影响很大,当时是我产科知识的高峰,考虑到以后不再转产科,现在不报名,以后可能更难下定决心了。”白莉平说。“我们医院有很多参加过援外医疗的前辈,我也受到这种情怀的影响。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人不是活一辈子,是活那些瞬间。援外可以累积很多值得回忆的瞬间。由于家属也有海外工作经历,他很支持,我就报名了。”这个看似瘦弱充满学生气的年轻女孩说到这儿露出幸福的笑容,目光坚定。
2021年9月17日出发,航班飞越14246公里,白莉平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援非任务。她成为一颗种子,在遥远的地方开花结果。
■在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救死扶伤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是非洲中西侧岛国。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0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圣普排名第135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超过60%,全国仅有3所医院,6所产院,3个综合门诊部,1个妇幼保健中心和1个国家卫生教育中心。共有医务人员218名,包括医生76人,病床580张。2017年人口出生率约为35.12‰,死亡率7.4‰,该国对妇产科医疗的需求极大。
去之前,白莉平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仅限于此,而在当地真正开始工作和生活后,她才体会到这些文字意味着什么。而这位年轻的女医生克服了所有困难,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活环境艰苦、医疗资源匮乏、传染病盛行等情况下,仍然秉持初心与使命,不惧挑战与困难,圆满完成援非任务。
在援非的18个月期间,她接诊门诊患者921人次,诊疗住院患者1415人次;完成手术548台,参与和协助进行救治危急重症患者82人次;随队开展巡回医疗和口腔涂氟工作共计28次,巡回义诊312人,参与涂氟预防龋病项目1700余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52人次,培训当地妇产科医师及外科住院医师10人;对驻圣普当地华人进行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10余次;完成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第一台单孔腹腔镜手术;开展圣普首个腹腔镜技术和外科缝合技术培训班,培训当地医务人员90余人次;为圣普大学健康学院进行葡语讲座、捐赠防刺伤针……
作为医疗队队委和宣传委员,白莉平管理医疗队公众号,撰写、编辑新闻稿件50余篇……因当地无宫颈癌筛查条件,她自制葡语科普动画《宫颈癌的防治》,在圣普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18个月期间,医疗队共被大使馆、卫生部及国内外各类媒体报道230余次,宣传工作丰富多样、趣味性强、传播度好,得到省卫健委国际交流中心表扬。
临床诊疗和培训工作受到同行的称赞认可,多次受到手术和门诊患者的感谢,所在医疗队被评为“2022年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个人也在援外考核等次中被评为“优秀”。
■身披国旗,心有大爱
白莉平回顾一年半的援非经历,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穿着印有国旗的白大褂和洗手衣工作,感觉荣誉感和责任感都满满地穿在身上。“每次拍照拍到我们白大褂上的国旗,我觉得好漂亮。”(竖图前排右三为白莉平)
她还记得门诊的一位老年病人,因糖尿病反复阴道炎症来就诊,“我告诉她要好好控制血糖炎症才不容易复发,是一些很常规的诊疗过程。最后一次门诊那天,她知道我要离开圣普了,拉着我的手说:‘医生,谢谢你啊,你做了很好的工作,感谢你的帮助,希望你假期愉快,欢迎你再来圣普。’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在被看见,都值得。”还有一位小女孩,会经常专门跑来,眨着大大的眼睛给她打招呼。“最后一次门诊,我给她说你后面约不到我,可以找下一个中国医生看病,然后这个小女孩出了门之后又找回来,她突然过来跟我握手,也许是不知道我能否接受,她看我很热情地跟她握手,就过来拥抱了我。”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展露情感,怕白莉平被她的热情吓到了。当地的同事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让她觉得医疗回归了它本身最朴素最简单的状态。
“之前觉得医生要有国际主义精神,出去之后觉得援外医疗也是我们国家大国外交的一部分,它传递中国温度,讲好中国故事。”白莉平的同事们经常在各类平台表达对中国的友好,记录与中国人合作的愉快经历,这让她很开心。
“我们医疗队定期要去学校给小学生涂氟预防龋齿,这非常有意义,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每年都给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涂氟,在他们心里会种下一颗种子‘中国医生曾经来帮过我’,这样坚持几年,影响的是一代人,为两个国家的友好打下很好的基础。”白莉平说。
■60年,中国医疗队书写中非友谊动人篇章
1963年4月6日,一支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辗转10天,远赴北非阿尔及利亚,这是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派遣的第一支医疗队。今年是中国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奔赴非洲,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谱写一个个大爱无疆的动人故事,架起中非友谊桥梁。
在四川省援外纪念册上,白莉平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首任院长彭芝兰教授就曾于1976—1978年参加四川省援莫桑比克医疗队第一队。上世纪九十年代,陈永秀、向承发、毕世樑、刘兴会、金仲和、汪国贵、夏礼勤等专家都曾来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奉献青春。“我非常荣幸能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代表医院完成援外医疗任务。”
如今,受到白莉平的影响,许多年轻医生都想亲身参与这一伟大的事业,下一批中国援外医疗队也即将出发,为非洲人民带去更多健康福祉,用真情续写中非友谊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