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山是我们炽热的青春

来源: 2023年06月27日 作者:经济学院 陈圆月

“每个同学翻开英语书第一页,拿出笔把我的话写下来。第一,上课认真听讲,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第二,认真参与课堂互动”。这是我踏进那间不大的教室时所说的第一句话,我学着从前老师的样子,故作严厉地让学生写下英语课堂的纪律,讲台下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照做,我看着他们纯真的苹果脸,想起了中学时对老师无比敬畏的自己,于是我反思,我是不是表现得太凶了?

2021年8月,我作为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走入凉山州昭觉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那年的每一天,我都会铭记一生。

今天,拉曲没写作业,我一气之下呵斥他把手拿出来接受“毒打”,但当我看到他的两只小手已经长满冻疮,手指肿得像火腿肠,只好收回戒尺问道:“你的手怎么回事?”拉曲一脸满不在乎:“每年冬天就这样了,没事!”我鼻头一酸,下课给孩子们买了几支冻疮膏放教室里。我想好好照顾他们……

今天,县医院工作人员来给孩子们查肺结核,阿来在排队时眼里就满是恐惧,当轮到她时,她猛地放声大哭开始抗拒令人生畏的针尖。我见状赶忙紧紧抱住阿来,用手轻轻蒙住她的眼睛,在我的一声声“不怕、不怕”中,阿来顺利完成了检查。我猛地反应过来,在山里和哥哥姐姐自由自在跑着跳着长大的他们,虽然不如独生子女那样备受呵护,也不过是十岁的孩子,也会害怕打针,也需要安全感,我想给他们这种安全感……

今天,是我站在这个讲台的最后一天,孩子们争先恐后为我送上纪念品,有自己折的星星,有写得工整漂亮的二十六个字母,有索玛花做成的标本,有写满了心里话的信……每一样都弥足珍贵。

……

一年的支教经历,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学生。当我作为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时我懂得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可当我真正站上三尺讲台,面对我的学生时,我才懂得了师生之间的那份互相成就。我可能不是他们唯一的老师,但他们是我唯一的学生,他们是我的骄傲,是他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激发了我对教学前所未有的崇敬与热情。

我很庆幸能够生逢其时,见证着新时代这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回到了这片生养我的土地。

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肆无忌惮奔跑在村口黄土地上的孩子们也很想念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十来岁就要撑起家里所有家务活农活的长姐也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迈入高等学府的殿堂;从前家里的顶梁柱总是懊恼为什么自己不小心一点,让意外夺去了自己的劳动能力……而今,脱贫鏖战,完美交卷,先辈脱贫攻坚,多年风雨兼程,我辈建功立业,恰是风华正茂。一年的时间匆匆,来到这里之后我确实多了许多抬头仰望的瞬间:无数次惊叹这静谧而璀璨的星河、白雪覆盖的朦胧远山、仿佛触手可及的云彩……还有那些淳朴善良、顽强乐观的人们,也让我深深感动并敬佩着。我还没有来得及记住教过的所有学生的名字,但我能感受到他们这个年龄的朝气和活力,在传递爱心人士的资助金时也能感受到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善意。在越来越多的资源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的同时,我相信我们也会在艰难中明白教育的含义和育人的精神。

青春与理想同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这一年里,我怀着鲲鹏志,始于基层,做山里孩子赶路途中的星点微光,我在支教路上体味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深意,不忘志愿初心,牢记支教使命,勇担青年责任,我把青春绽放在西部,在基层,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了一件让学校放心、学生满意、个人难忘的小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