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2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华夏公共卫生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医防融合 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新征程”。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基地的相关人员及高校师生450余人参加论坛。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吴先萍,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出席并致辞。韩德民院士、魏于全院士、邬堂春院士、沈洪兵院士莅临大会并作主旨报告。
四川大学副校长叶玲主持论坛开幕式。本届论坛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政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要求,聚焦研讨医防融合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希望通过专家学者们的经验分享和智慧交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广的思路和视角,为推动各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智慧动能。
汪劲松在致辞中表示,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四川大学是我国公共卫生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努力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作出川大贡献。本届论坛汇聚国内公共卫生领域多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必将有利于促进公共卫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推动公共卫生科技创新更好发展,为提升公共卫生安全防护能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余孝其、吴先萍等在会上先后致辞。
随后举办的主论坛上,韩德民院士建议:有必要建立高质量代表性强的增龄队列,开展不同区域的更大跨度的队列研究,并统一数据规范体系,健全全息库的共享机制;把健康人和亚健康人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过渡期刻画出来,就可以建立一系列针对各种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有效预警体系,提供亚健康(就是疾病前期)的有效健康管理的干预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就疫苗的新技术、新发展作了报告,并介绍了他带领的华西医院团队疫苗研发情况及成果和转化情况。团队成功研发的M2肿瘤疫苗,在成都投入上亿建设生产车间,并申请了美国的专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医学院院长邬堂春讲述了自己参与新冠肺炎防治的经历,并就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工作者怎么来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去,疫情对我国疫情防控的启示,以及我们为防止新发的传染病,应该做哪些准备等公共卫生问题分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和展望。
沈洪兵就《全球和地区性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应对》作了报告,他指出,传染病、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战争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此外流感、化学、核辐射、生物恐怖等也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因素。他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应对这些威胁的主要措施,一是全民健康覆盖,二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应对,包括建立了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建立普遍卫生和防范审查机制、实施和检测其国家卫生安全行动计划;三是实现尽可能高水平的个人和社会福祉。我们国家倡导人类健康共同体,强调开展国际公共卫生合作。
当日下午,分别举办了“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与疾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全民健康覆盖”两场分论坛。
华夏公共卫生高峰论坛每年举办一届,旨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健康需要,通过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搭建公共平台,促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该论坛今年首次在川举行,承办单位四川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是公共卫生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华西第四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委管的唯一“三级甲等”职业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