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贺信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中希共同举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雅典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为中希两国和世界各国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
贺信强调,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大会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大会共设八个分论坛,四川大学牵头负责分论坛四“古典学与文明互鉴”。
分论坛四邀请到来自阿根廷、埃及、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美国、斯里兰卡、土耳其、希腊、新加坡、意大利、英国、越南等国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共同探讨古典文明的历史进程,夯实文明互鉴的学理根基。
分论坛四“古典学与文明互鉴”开幕式在11月7日下午举行,由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姚乐野主持,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甘霖致辞。
甘霖在致辞中回溯了古典学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历史,指出中国古典学是中华文化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集中体现,建构中国古典学是民族复兴、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当今世界,古典学在多元、汇通与比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古典学热”反映了当代中国学界返本开新的学术旨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破解古今之争、融通中西之问,迫切需要守正创新推动古典学发展;在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本质要求下,迫切需要打通文史哲等学科边界,重新整全式地认识古代经典和古代文明,推动中外文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分论坛第一场专题研讨由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石坚主持,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姆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杰出教授曹顺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杰出教授霍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等四位专家先后发言。阿齐兹教授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让人类的文学遗产更加丰富多样;曹顺庆教授强调应加强中西古典学比较研究,聚焦中西古典文化的交流互鉴活动;霍巍教授认为汉唐考古对于构建中国古典考古学具有典型意义,也将为中国古典学的建设提供科学的实物证据;刘跃进教授强调要重视中国古典文化的美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随后的几场专题研讨中,与会者依次围绕论坛主题发言,分别就古希腊哲学、中西古典文学、罗马法以及其他古典文明等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古典学与文明互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古典学为文明互鉴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础,而文明互鉴则能够推动古典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加强古典学研究,有利于我们认清文明源头、增进相互理解、把握当代与未来。
此次世界古典学大会与分论坛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学的丰硕成果和学术积累,也为世界各地的古典学者们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大会为起点,努力开拓古典学研究的新局面,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相关链接——
2024年6月大会筹备工作启动以来,四川大学高度重视,高位谋划、成立专班,积极响应,保证大会顺利召开。尤其是学校多部门协同开展的“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自6月28日发布logo,至今已经开展了五十多场活动,参与人数过万。我校同时积极配合四川省相关部门开展了外籍专家“走读中国”等活动。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继蜀学渊源,融中西一体,自1896年建校起,始终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汇聚培养了廖平、蒙文通、郭沫若、徐中舒等硕学鸿儒,编纂完成了《甲骨文字典》《汉语大字典》《全宋文》等代表性著作,牵头承担了《中华续道藏》编纂、《汉语大字典》修订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深度参与了三星堆遗址发掘和西南山地考古等工作,为传承文化、赓续文脉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上半年,学校获批全国首家“古典学”交叉学科博士点。我校熊林、梁中和等学者的部分成果入选本次世界古典学大会古典学研究成果展。
面向未来,四川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整合资源、突出优势、凝练特色,高水平建设中国古典学一级学科,为推动世界古典学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多川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