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育仁和他的问琴阁弟子
近年获得《问琴阁文录》,此为宋育仁个人文集,收录诸多单篇文作,是较为完整的宋作版本,由宋育仁的十二位弟子共同襄助汇集出版,书中前面附有“问琴阁诗文纪事”,如下: 《三大礼赋》成,质于教习张相国、掌院徐相国、尚书潘郑盫,潘且诵且讃,评云“雅管风琴”,忠爱之忱,溢于言表。张清相欲奏上,商于翁师傅,嫌于只有一篇,无从等弟,深为歉然。徐荫相语云:嘉庆以后,献赋久无,难于兴废,可告清秘堂刻入馆阁赋钞。冯梦
发表时间:2018年07月02日

宋育仁与近代国学运动初识
关于近代四川国学运动,四川社会科学院谢桃坊研究员撰有《四川国学运动述评》与《四川国学运动述略》,著有《四川国学小史》可供参阅,其中皆涉及宋育仁的国学影响作为。为系统概述四川国学人物在近代国学史的应对创见,兹以宋育仁先生为个案,以之缩影再现川人在晚清民初中国时代变革与思想激荡下的学术选择。 宋育仁出生于四川富顺县(今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大岩凼),川南地区素来文风浓郁,自汉代到清代至近现代以来多出大家
发表时间:2018年07月02日

北京蜀迹录二记
北京蜀学堂旧址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社会里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团体组织,在北京的会馆除款叙乡情,接引考生外,更是联络同盟,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京师宣南一地会馆林立,近代以来著名人物多寓居其间,如康有为策划集会在粤东会馆,鲁迅《狂人日记》创作在绍兴会馆等。四川会馆在中国近代史上亦有诸多作为,于此创办的蜀学堂成为在京蜀人维新活动的重要场地,同时以办学形式培养出许多新式人才。惜有关
发表时间:2018年07月02日

川大七年
感谢某人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提醒我已经在川大呆了七年。那天提交了学位论文,我一个人走在川大的校园里,经过人声鼎沸的篮球场,路过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教室与宿舍,我就有点恍惚。走在过去无数次走过的道路上,我已经看不到多少熟悉的面孔,曾经并肩的人已经离开,但是依然不妨碍我把感情倾注在她身上。 这种感情的来源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培养出了很多推动历史发展的著名人物,更重要是我和她一起走过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27日

共有 2,57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644 页   当前第 590 页